大雁群飞靠头雁
三位种茶客掀起高阳种茶热
灵芽千叶醒于辰。
十年间,我们去高阳采访,选择的时间窗口都是采摘明前茶鲜叶的时候。这十年,三位种茶客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是遭受过两次下岗打击的余刚、父亲不准她种茶的种茶大户邓禹国、茶苗送到家门口都不愿接招的贫困户李正义。
第一次采访余刚是2013年3月28日,给人第一印象是黑,爱笑。
1989年,19岁的余刚在旺苍县矿业公司参加工作。1997年,到旺苍县氮肥厂(即后来的川北化肥总厂、广元金虹化工有限公司)上班。打破余刚平静生活的是2008年“5·12”汶川那场特大地震。厂房受损,设备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之国家收紧城区小化工厂政策,参加工作不到20年的余刚,再一次失业了。
工作没有了,但生活得继续。在朋友的介绍下,余刚承包了高阳镇虎垭村350余亩老茶园。与其说是一片茶园,不如说是一片茅草坡更准确。“前两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不停地挖茅草。”黑黑的余刚说。
天下所成之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先是余刚的父亲被查出肺癌,继而是4位合伙人看不到希望撤资。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最穷的时候连盐都买不起”的余刚。他把生活的磨难化成一滴滴汗珠,倾注在镰刀、锄头、扁担、水桶上,倾注在脚下茅草乱石地里。
那些年,余刚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的老婆。“看到别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而自己的女人在茶园的茅草地里整得灰头土脸,心里难受哟。”摆起创业之苦,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的余刚,仍难以释怀。
2011年,旺苍县在虎垭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阳镇大力发展茶产业。水利设施、营销等有关补助政策相继落实,这更坚定了余刚走茶业之路的信心。
黄茶在茶叶销售市场异军突起。2014年秋天,余刚将自己的100亩老茶园改种黄茶。2015年冬天,虎垭村异常寒冷,头年种下的黄茶幼苗“基本上冻死了”。从浙江省丽水市购回20万株龙井43号茶苗,移栽的成活率不足50%……这些打击,对于经历过乱石堆、茅草齐人高的余刚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闯过险滩,便是一马平川。如今的余刚,有绿茶400余亩、黄茶近100亩,且都进入盛产期。
栽茶现场
滔滔奔流的东河,穿高阳镇而过。种茶客余刚洒汗的虎垭村,在东河的西边;而另一位种茶客邓禹国打拼的宋江村,则在东河的东边。
高阳坡上那棵千年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宋江村。那棵古茶树,传说它的叶子作为贡品,让皇帝享用。记者看见的古茶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但它的枝干并没伸入云天,甚至没有普通的松树高。虽然如此,但并不影响当地人对它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