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连续10年采访,记者见证高阳镇茶产业茁壮成长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805天前 | 7770 次浏览 | 分享到:
巍巍米仓山,汤汤东河水。
9月8日,旺苍县高阳镇虎垭村脱贫户李正义正在自家茶园翻耕除草,为茶树冬季施肥做准备。他告诉记者,他家今年仅卖鲜叶收入就超过5万元。
种茶让李正义过上了好日子。10年来,高阳镇茶园面积新增3万亩,茶业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10年来,高阳镇一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镌刻在每一寸土地上。
掀起你的盖头来
“走转改”记者来到了高阳镇
对一个乡镇的茶产业发展关注10年之久,其动力来自“走转改”。
10年前的2012年,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新闻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广元日报社迅速落实上级安排,要求各编采部室根据工作职责,联系一个乡镇,作为“走转改”活动的采访对象。大棚里的花卉再娇艳也经不起风吹雨打,为确保活动收获“真金白银”,时任综合经济部主任的我,便将全市有特色的乡镇在脑海反复筛选,最后决定将践行“走转改”的乡镇定在旺苍县高阳镇。
之所以选择米仓山南麓的高阳镇,原因有四:一是高阳镇是大茅坡精神的发源地,二是高阳扁茶小有名气,三是此地有汉王刘邦的许多传说,四是鹿亭温泉是四川四大名泉之一。这四点,与综合经济部职责高度契合。
我把想法与旺苍县委宣传部、高阳镇作了交流,他们非常支持。
2012年10月17日,报社领导带领我和雷德芝,前往高阳镇走基层,并将“走转改”的牌子挂在高阳镇。
在市委统一安排下,旺苍县在2011年进行了换届,任高阳镇党委书记的是白文林,镇长是余义红。该镇2011年农业总产值3640万元。
在白文林的引路下,我们来到鹿渡村大茅坡采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双汇区鹿渡乡鹿渡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之路,在大茅坡决战四个冬春,将乱石嶙峋、瘠薄的土地砌石墙25公里,坡改梯525亩,铸就远近闻名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
1993年,旺苍县撤区建镇,罐子乡、鹿渡乡、支溪乡合并组建高阳镇。之所以取名高阳,因为给朝廷进贡的茶叶产自高阳坡。
眼前的大茅坡,土地依山就势,在一道道石墙的保护下,呈梯田状。不见石林,一片茶的海洋,且水泥生产作业道遍布茶园。
2012年的高阳镇,有老茶园4000亩,新栽幼茶3000亩。嫩茶苗要3年后才能长成茶树,方可采摘鲜叶,村民就套种黄豆、蔬菜增加收入。
白文林告诉我们,用3到5年时间,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1.5万亩。同时,大力开发鹿亭温泉,走茶旅之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我们采写的通讯《茶山绕高阳温泉依汉王——旺苍县高阳镇打造主导产业助农增收》发表于2012年10月19日《广元日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报社创办了广元新闻网。这篇报道当然被广元新闻网转载了。与高阳镇的不解情缘就此结下。
大雁群飞靠头雁
三位种茶客掀起高阳种茶热
灵芽千叶醒于辰。
十年间,我们去高阳采访,选择的时间窗口都是采摘明前茶鲜叶的时候。这十年,三位种茶客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是遭受过两次下岗打击的余刚、父亲不准她种茶的种茶大户邓禹国、茶苗送到家门口都不愿接招的贫困户李正义。
第一次采访余刚是2013年3月28日,给人第一印象是黑,爱笑。
1989年,19岁的余刚在旺苍县矿业公司参加工作。1997年,到旺苍县氮肥厂(即后来的川北化肥总厂、广元金虹化工有限公司)上班。打破余刚平静生活的是2008年“5·12”汶川那场特大地震。厂房受损,设备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之国家收紧城区小化工厂政策,参加工作不到20年的余刚,再一次失业了。
工作没有了,但生活得继续。在朋友的介绍下,余刚承包了高阳镇虎垭村350余亩老茶园。与其说是一片茶园,不如说是一片茅草坡更准确。“前两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不停地挖茅草。”黑黑的余刚说。
天下所成之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先是余刚的父亲被查出肺癌,继而是4位合伙人看不到希望撤资。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最穷的时候连盐都买不起”的余刚。他把生活的磨难化成一滴滴汗珠,倾注在镰刀、锄头、扁担、水桶上,倾注在脚下茅草乱石地里。
那些年,余刚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的老婆。“看到别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而自己的女人在茶园的茅草地里整得灰头土脸,心里难受哟。”摆起创业之苦,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的余刚,仍难以释怀。
2011年,旺苍县在虎垭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阳镇大力发展茶产业。水利设施、营销等有关补助政策相继落实,这更坚定了余刚走茶业之路的信心。
黄茶在茶叶销售市场异军突起。2014年秋天,余刚将自己的100亩老茶园改种黄茶。2015年冬天,虎垭村异常寒冷,头年种下的黄茶幼苗“基本上冻死了”。从浙江省丽水市购回20万株龙井43号茶苗,移栽的成活率不足50%……这些打击,对于经历过乱石堆、茅草齐人高的余刚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闯过险滩,便是一马平川。如今的余刚,有绿茶400余亩、黄茶近100亩,且都进入盛产期。
栽茶现场
栽茶现场
滔滔奔流的东河,穿高阳镇而过。种茶客余刚洒汗的虎垭村,在东河的西边;而另一位种茶客邓禹国打拼的宋江村,则在东河的东边。
高阳坡上那棵千年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宋江村。那棵古茶树,传说它的叶子作为贡品,让皇帝享用。记者看见的古茶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但它的枝干并没伸入云天,甚至没有普通的松树高。虽然如此,但并不影响当地人对它的崇拜。
1991年,21岁的邓禹国嫁人了。女孩子嫁人,都盼望着开始新的生活。从宋江村六组嫁到二组,新家八口人,20亩山地种小麦、玉米、黄豆等传统农作物,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邓禹国生活的转机发生在1999年。那一年,高阳镇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提高村民种茶的积极性,政府提供茶苗、肥料,后期还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茶农念好“茶经”。雄心勃勃的邓禹国跟随父亲学种茶。很快,为怎样种茶,父女俩发生了激烈地冲突。一怒之下的老父亲,不让女儿参与种茶。
父亲认为,好好的茶树,不需要修枝,修枝就影响嫩芽生长。也不需要浇灌、施肥、除虫,让其自然生长。学习过茶园管理技术的邓禹国,当然不认可父辈“靠天吃饭”的理念,认为应当相信现代技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在镇、村干部的调解下,余怒未平的父亲划出一小块“自留地”,让心高气傲的女儿搞“试验”。第二年,邓禹国的“试验茶”以3倍的产叶量碾压“老把式”的茶园。父亲认为女儿真的长大了,就将老茶园和新栽的20亩茶树,放心地交给女儿打理。
2001年,邓禹国第一次卖茶就挣到7000元。尝到甜头的邓禹国认定了种茶这条路,不断扩大种茶规模,在2009年的时候还成立宋江村高阳坡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72户农户一起发“茶财”。
余刚、邓禹国靠种茶致了富,李正义靠种茶脱了贫。
李正义是虎垭村七组人,翻看采访本,记者于2012年、2016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2年对他进行了七次采访。2014年,他家因病、因学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因为虎垭村为非贫困村,所以李正义又被称为插花贫困户。2018年,他家依托一片叶子顺利脱贫。
2012年10月,金色的阳光洒遍虎垭村。记者见到衣衫不整的李正义时,他正吆喝着大黄牛在茶园里犁地。这时,他刚收了黄豆,把茶垄间的地犁出来,准备种上小菜。采访中获知,他当年栽了21亩茶。6年后的2018年,高阳镇农技站王洪奇和虎垭村党支部书记邬文举向记者揭他的老底:当年将茶苗拉到家门口,他都不想栽。李正义难为情地解释:“那个时候也不知哪根神经短了路,干部好说歹说,我就是不想种茶。”但最终,他还是作出正确的选择。
2016年春天,李正义家的茶园采摘鲜叶150斤,卖给余刚的高阳碧峰茶业公司,收入7500元。因为自家茶园需要管护,曾在北京、山东等地务工的儿子李茂春不再外出,专心“伺候”自家的茶树。闲时,李正义一家给别人采摘鲜叶,佣金是20元/斤,一个人一天大约能挣80元。一年下来,一家人的收入有30000元。
2017年,李正义家迎来乔迁之喜。原来,他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修了新房。后来,又加盖一层。2020年4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虎垭村时,他满脸笑容,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两层小楼房做客。脱了贫,有了产业,人的精气神就完全变了。
今年4月1日,记者再一次见到李正义,他家21亩茶树早已进入盛产期。“今年春茶长势好,自己一家人摘不完,就请人,给请的人佣金是20元/斤。”曾几何时,李正义给别人采摘鲜叶,人家给他的佣金是20元/斤。如今,他请人来采摘鲜叶了。
一片鲜叶的涅槃
重重淬炼后细品高阳茶飘香
一片鲜叶的涅槃,来自重重淬炼。千锤百炼之后,醉了诗酒,醉了年华。
2016年春茶采摘季,记者再一次来到虎垭村。李茂春给记者泡了一杯他自制的手工茶,新茶之味扑鼻。细品之后,又觉水味重。余义红一语道破“玄机”,在摊晾、揉捻、提香环节上出了纰漏。
茶叶加工,是人们品尝佳茗的关键。产茶重镇高阳,制茶之路先是手工炒茶,如今是机制干茶。
原鹿渡乡乡长侯新民说,邓开文、柏丛林、杜培文是手工炒茶的“大咖”。2016年4月13日,在虎垭村7组黄荣德家,记者目睹了杜培文手工炒茶全过程。下午2点35分,5斤头天采的茶叶下锅。手工制茶,核心步骤有六大环节:杀青、揉捻、第二次杀青、第二次揉捻、焙干、提香……下午4点35分,历时两小时,这锅春茶在已有27年手工炒茶技艺的杜培文手上出锅。
在场人员,纷纷拿出水杯,细品山间仙醪。“浓香扑鼻”“汤色莹黄”“回味悠长”……众人赞不绝口。
对杜培文传授的“秘绝”,李茂春看得特别仔细,并说第二天自己要亲自试炒。
但在邓禹国看来,手工炒茶弊端也多。首先是效率低下,其次是火候不好把握,炒糊会影响茶形,口感也不好。当然,在市场上也卖不起价。
当邓禹国茶叶生意做大后,毫不犹豫选择了机械设备制茶。2012年,邓禹国购买了一台电茶锅。电茶锅能控制温度,炒出来的茶叶质量稳定。拿到市场上销售,很快售罄。但电茶锅“胃口”小,一天只能生产10余斤,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13年,邓禹国又添置了多功能扁茶机,日产茶叶达到100斤。
2016年,在绿茶种植基地改建项目资金支持下,邓禹国新建厂房215平方米,购回大型扁茶机、揉捻机、杀青机、理条机,制茶设备可谓“鸟枪换炮”。邓禹国制茶,开始流水线作业。不仅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还可制作雀舌、毛峰等不同品相的茶叶。
高阳碧峰茶业的余刚,制茶不走寻常路。他重金聘请专业的制茶师,来为茶叶“保驾护航”,满足老茶客舌尖上的“奢侈”。
记者采访机制茶叶过程
记者采访机制茶叶过程
记者采访机制茶叶过程
2013年4月初,记者第一次品尝余刚操弄设备制出的明前茶,只觉茶香四溢。余刚谦虚地说,口感不如师傅的好。记者再三询问师傅之名,余刚守口如瓶不愿说出来。只说师傅来自浙江缙云,有16年制茶经验。“好功夫真的掌握在操作机器设备的制茶师上,翻炒加温多一圈少一圈,那味道就不一样。”余刚说得玄,记者也听得玄。
5年之后的2018年4月3日,余刚对师傅不再“保密”:“你可以随便问。”
来自浙江丽水的制茶师傅胡彩菊说,这已是她第三次来高阳镇。高阳茶的香味很特别,她们那里的茶出不来这个味。
碧峰茶业公司的加工车间,紧挨茶园。500平方米的厂房内,机器聒噪之声不绝。胡彩菊穿梭于整齐排列的各类加工设备间,敏锐地注视着茶叶的微小变化,炮制这片大山、这个季节独有的明前茶。
余刚说,好的制茶师俏得很,花大价钱不一定请得来。
2020年4月7日,余刚请来的是丽水另一位师傅胡有富,他有近20年的制茶履历。“碧峰茶融合了本地手工制茶和龙井机器制茶的工艺。”胡有富说:“这样做出来的茶更香,摸起来也更滑。”
种茶客热衷于制茶,仅仅是保证茶的品质?“高阳的茶,从鲜叶到成品茶,差价是十倍以上,利润则是30%以上。”抓起一小把刚收的鲜叶,快人快语的邓禹国道出其中的奥妙。
会当水击三千里
走出深山高阳茶飞入百姓家
人间最美四月天。
春风拂面,高阳不仅采茶忙制茶忙,销售也忙得不亦乐乎。
高阳茶叶虽好,但最初之销售,也是上不得台面。把茶叶装进胶纸口袋,放进背篼,走街串巷甩卖。
2001年,邓禹国打理的老茶园新芽长势喜人,但销路成了拦路虎。情急之下,她把茶叶背到高阳镇政府,且理由“充足”——有困难找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邓禹国的茶叶以30元/斤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政府协助卖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邓禹国们最终学会了在市场经济里“游泳”。
关于销售,记者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是2014年4月。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府、企业订单减少,春茶遭遇“倒春寒”。高阳镇的茶叶,销售前景如何?
在云遮雾绕的虎垭村高阳碧峰茶叶加工厂,余刚说:“我做茶叶,一直秉持品质第一,故而回头客多。今年的茶叶,很大一部分被预订了。”
为适应市场,余刚决定将生产的3吨多干茶,一半简装,以400元至500元/斤的“亲民”价格销售。所谓精装,茶叶包装精美,茶叶大小一致,形态美观。而简装,包装不华丽,茶叶参差不齐。但品质没啥区别,最终受益的是顾客。
广元市好茶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却说:“市场没遇冷呀,他的高阳扁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张杰深谙销售之道,他的目标人群是喜欢饮茶、喜欢茶文化的“茶粉”。他透露,在市城区好茶客门店达到8家,当年幽兰系列春茶已卖断货。
销售的竞争,品牌的力量尤为重要。余刚注册了“高阳碧峰”、邓禹国注册了“慕翠”和“阳坡臻贡”、张杰注册了“高阳扁”、米仓山茶业集团注册了“米仓山”……商场如战场,刀光剑影,只为占领市场高地。
余刚位于旺苍城区的茶叶门市部,三五好友品茗的茶几上,有多家出版社推出的《茶经》。从考察茶事至《茶经》面市,陆羽用时24年。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这样评价陆羽对茶的贡献:“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陆羽和诗僧皎然交好,故而中国之茶与禅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高阳镇之茶,在拼品质硬实力的同时,也拼茶文化软实力。张杰开发出禅喜、禅悟、慧心等高阳扁系列茶,还有幽兰系列茶。2015年暮春,记者深入米仓山茶叶集团采访。其负责人说,将把位于高阳镇东河边的茶叶加工中心改造成茶叶文化中心,设置茶叶品尝区、茶叶展示区,味蕾不仅能感知茶的香韵,更能浸润深厚的茶文化。记者看到,品尝区、展示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配套的雕塑、流水植被等设施也加快推进,工程预计当年仲秋竣工。
高阳茶叶不愁销的背后,是一群弄潮儿的艰辛付出。
“今天上午就卖给余刚100多斤,收入8000多元。”脱贫户李正义说这话时中气很足。
茶叶不愁销,鲜叶就不愁找不到“婆家”。张杰今年春季收购鲜叶25000斤,支付给茶农的资金175万元左右。
快马加鞭未下鞍
振兴路上高阳茶业再立新功
十年鏖战酣,今朝奔腾急。
脱贫攻坚交出漂亮答卷,高阳正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今年初,旺苍县倾力整治撂荒地,确保粮食产量不下降。记者担心发展了多年的片片茶园,会遭“重创”!
干部在决策时起着关键作用,在实践中仍然是“关键先生”。“宜粮则粮,宜特则特。”高阳镇党委书记任刚强头脑很清醒。为整治撂荒地,高阳镇组成镇村干部、村民参与的志愿队,采用大豆玉米套种,复耕撂荒地1431亩。
悬在记者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截至2022年3月底,邓禹国的茶园达到了350亩,还新增了黄茶、龙井131等优良品种。当然,高阳镇的茶叶种植面积也创新高,达3.73万亩,其中绿茶3.2万亩、黄茶0.53万亩。预计今年茶叶产量1150吨,产值4.3亿元。
如何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高阳镇决定开发夏秋茶。9月7日,邓禹国兴冲冲地给记者来电话,说她目前做了700斤夏秋绿茶,市场价位150元/斤,走低端路线。虽没有春茶那么抢手,但销路还可以。而余刚做了400余斤夏秋红茶,定价480元/斤,走中端路线。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任刚强认为,首先是抓技术保好茶叶品质这个“根本”。其次是抓宣传立好品牌这个“灵魂”。最后是抓融合打好文旅这张“和牌”,促进茶文旅融合共促发展。
10年筚路蓝缕,10年持续推进。记者10年的跟踪采访,见证了茶产业成为高阳镇毫无争议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
日照茶山,月映江流。高阳大地,人民安居乐业!
附 录
附录1
在市委统一安排下,旺苍县在2011年进行了换届,任高阳镇党委书记的是白文林,镇长是余义红。高阳镇辖13个村;2016年换届后,任高阳镇党委书记的是余义红,镇长是向勇;2021年换届后,任高阳镇党委书记的是任刚强,镇长是何志雄。
2019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将两项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两项改革中,高阳镇整建制保留,将原13个行政村合并为7个。
附录2
自“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元日报社有12名编辑记者先后深入旺苍县高阳镇,对茶产业作持续宣传报道,走出了温度,转出了热度,改出了深度。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