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回来后,褚时健就开始有建立烟草基地的想法了。经初步试水,褚时健发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危机后面更多的是机会。虽然挑战旧的体制和旧的习惯是所有改革者面临的最大障碍,但是,与那些内心纠结却不做反抗一味等待的企业领袖相比,褚时健认为,机会正在争斗中,为此他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
1991年1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会见褚时健厂长。
“第一车间”,培育优质烟叶
褚时健决定打破旧有的体制,创建适合于烟厂发展的新的机制,烟草基地和香烟管理体制的“三合一”是他的“新玩法 ”。
原本,卷烟厂与烟草公司井水不犯河水,但越过这条红线将会怎样?如果贸然种植,能够培育出来优质烟叶则好,万一培育失败,所有的付出不就打了水漂?即使培育成功,烟草还要烟草公司售卖分配?那玉溪卷烟厂岂不是还要自己花钱购买自己的烟叶?
有问题就一定有办法。正巧玉溪地区的乡长求助褚时健,请烟厂借款10万元帮助农民发展水浇地种植烟草。褚时健认为机会来了,经过与其领导班子成员的反复磋商,决定与烟农合作,由烟厂无偿为烟农提供种植烟草的资金,但要求烟农按照他从美国学来的方法种植烟草,并将烟叶交给玉溪卷烟厂。一拍即合,乡长很快组织乡里400多户烟农与玉溪烟厂签订了合约。
带着一大摞合同,褚时健又来到了玉溪地区通海县,这里的烟草种植不仅历史悠久,面积也大,是云南乃至全国的烟草种植集中地。当时的何兆寿县长是一名思想比较开放的干部,但当他听褚时健说,由烟厂负责承包通海县1700多亩烟田,一切资金由玉溪卷烟厂承担,甚至烟农的种种补助也由烟厂承担,只要把烟田产出的烟叶全部交给玉溪卷烟厂时,何县长还是惊到了,这可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过的方案。
但权衡之下,他把握了一条底线:这种合作对烟农有利无害。 就这样,褚时健顺利谈下了5个乡1347户烟农的合作协议。 如此下来,玉溪卷烟厂便有了2418亩试验田,为此玉溪卷烟厂投资了50万。
褚时健在一次职工会议上,要烟厂职工将烟田视作厂里的“第一车间”。 “第一车间”的大面积开拓,保证了玉溪卷烟厂90%的原料供应。
1993年11月15日,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访问玉溪卷烟厂。
随后是将美国烟农的种植范本推广给烟农。当地科委和农科所的专家做了许多本地化努力,将美国范本浓缩为“烟叶种植十条规范”, 说是“十条”,其实是20多条,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配比、生长期等环节事无巨细地做出种种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