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石泉把自己的野心全都依托在了这几个加号里。似乎可以这样理解他的逻辑,如果江小白坚持自己的口味和定位不变的话,他要扩大自己的生意规模,则需要从产业上下游寻找商业机会。
例如,“农庄+”,是拓展在产业的上游,发布了“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的农庄品牌,以现有的2000亩高粱种植基地为基础,逐步扩大农庄的范围,建设高粱产业园,带动地区的规模化种植,建立上游原料供应。
而“酒庄+”战略的最新动作是今年5月宣布斥资7813万元收购重庆市重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加上江小白此前已有的江记酒庄、驴溪酒厂,三家酒企原酒产能规模近5万吨。在目前江记、驴溪两家酒庄的基础上,江小白将在未来3年新增扩建1300亩的酒业产业园。
江小白旗下江记酒庄的工人正在泡粮
但风险在于,他所看好的市场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百亿级”规模。
事实上,在一个广泛的白酒市场,江小白的占比只是九牛一毛。陶石泉曾经说过,江小白的市场份额不足1%,而根据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的估测,大约只有千分之一。“就算在目前在小瓶装白酒的维度,也是小郎酒的规模最大,大约有20个亿;江小白虽然增长速度快,也只有10个亿。”杨光说。
江小白不去争抢存量市场,是希望能和茅台、五粮液一样,在增量市场上培育起自己的忠实用户——如果年轻人品尝到的第一口白酒就是江小白,随着他们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消费主力,江小白的品牌也随之壮大。
但中国根深蒂固的白酒文化不会那么容易被撼动,大部分人年轻人仍然会认定五粮液、茅台是白酒的主流。基于对“正统”白酒的认知,当他们拥有一定消费能力之后,在正式的餐桌社交和其它礼仪场合,可能仍然选择茅台五粮液或者当地的白酒品牌。
和年轻消费者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江小白还要警惕的是,年轻人的审美变得很快。“越高端越稳定,这么多年过去,LV仍然是大牌。反观创新型品牌,上一代年轻人崇尚美特斯邦威,这一代是什么?”杨光说,“边缘崛起的品牌,淘汰率高。最可怕不是对手打败它,而是消费者抛弃它。”
到海外去,再来一次
而相对复杂的国内市场,江小白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似乎要小一些。
它的国际化布局更像是一次偶然。2016年,当一位韩国商人林勇胜主动联系江小白时,而后者还没有成立国际业务部。林勇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喝到江小白,觉得这个口味适合韩国消费者,且中国白酒在韩国有很强的认知度,但除了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缺乏亲民大众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