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疫情过后,生鲜、餐饮、食品行业会出现什么新格局?
来源: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756天前 | 777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个新品类的成长——预制菜。往长远看,这个品类很有可能变成阿里和美团的新战场。

为什么这么说?

即便上班族们完全复工后不太会有大把的时间在家做饭,但是,疫情期间我们在厨房里度过的那些时光,毫无疑问, 会让部分用户找回在家做菜的幸福感、价值感。

如果这种幸福感和价值感能延续下去,疫情之后,忙碌的上班族和宅惯了的年轻人会去寻找,如何以不耗时、高效同时不牺牲口味的办法来做饭。

这就是预制菜或者半成品品类的机会。因为, 它能够平衡味道、时间、效率,让用户得以告别做饭繁杂的程序——省去洗、切、调味等步骤,简单加工就能吃上饭菜。

疫情期间,我们已经从不少新闻里看到有餐饮连锁品牌、生鲜电商平台在卖预制菜了。

至于往长远看预制品品类会挤掉谁的市场,这得回到我们解决一日三餐外加夜宵的 3 个主要场景:在家做饭、餐厅堂食、外卖到家。假定预制菜品类成为一个启动与发展都很快速的「黑马」,增加了用户在家做饭的总量和频次,在吃饭这场存量竞争里,它会挤掉一部分外卖和餐饮店的生意。

紧接着的问题是, 预制品到底是谁的机会?餐饮业还是食品业,又或是两者兼有?

这涉及到两个有待观察的问题:它的供给来自哪里?以及,它的零售端会在哪里呈现?供给端的类型与特性,会决定它在零售端的呈现。

我们目前想到的它的供给侧可能有两种。第一类是有中央厨房的餐厅。连锁餐厅本身就需要把菜加工成份,尽量标准化,以减少单个餐厅对后厨的压力。那么,预制菜经由餐厅, 最后是在餐饮入口卖,比如饿了么、美团, 还是出现在零售平台的生鲜货柜里,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制菜的第二类供给可以是工厂。即工厂通过食品工业化的方式,生产预制品。如果工厂是生产方,预制菜是否会和其他食品一样, 主要搭载在各种零售平台上卖,比如商超渠道、线下便利店?

不论它最后更像餐饮还是更像食品, 都会引发巨头们的新战争。

因为,如果它主要在零售场景里卖,比如天猫、京东等超市、便利店, 最后可能它会被零售巨头「收割」; 假如它经由餐厅通过我们日常点外卖/找餐厅的餐饮入口美团、饿了么来触达用户, 它就壮大了餐饮平台的力量。

因此,往将来看,预制菜可能会演变成阿里与美团的新战场。前者是零售的典型代表,后者则代表头部餐饮平台。

看起来受伤严重的餐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