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进化,品牌可退化。
做流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差,做品牌也不一定会越来越强。关键在于,在不同的周期里,我们该如何平衡好流量和品牌的关系。
04
流量的更迭,是品牌的超级机会
品牌是心智的艺术,流量是行为的科学。
观察流量的变化,本质上就是在洞悉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所以,一切新流量的崛起,就是品牌的迭代契机。
来,我们看一下这么多年来的流量变迁史和品牌发家史。
首先,是流量阵地的变化:
线下到线上:新浪、搜狐、网易
PC到移动:微信、微博
中心到本地:大众点评、饿了吗
从大媒体到自媒体:十点读书、一条
而后,是流量形态的变化:
从图文到视频:爱奇艺、优酷、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抖音、快手、B站
从短视频到直播:YY、虎牙
再次,是流量分发的变化:
人工推荐到主动搜索:百度、搜狗
主动搜索到社交分发:微信、云集
社交分发到智能推荐:今日头条、抖音
最后,也是最实用的一点是:新流量的崛起,是品牌营销的大契机。
所有的营销,不论你的品牌定位的多么锋利,产品力多么强大,预算多么充足,最终还是要落地在一个具体的媒介上。
我们说过,“流量早期有红利,品牌晚期有红利”,所以,品牌营销必须有足够的嗅觉,能够发现媒介早期的流量红利。
比如,在PC端的大搜时代,成就了莆田系医院;在微博崛起那几年,杜蕾斯、海尔、小米这种玩的开的品牌账号抢夺了很多的注意力;抖音快手的成长,给了很多工厂店、个体商户机会。
如果没有流量变迁的机会,哪有新品牌机会?如果没有流量更迭的周期,老品牌如何能焕发新机?
有时候,这种流量变化是极为明显的,例如短视频的流量。但有时候,这种流量变化是十分隐秘的,需要我们像关注两会政策一样,去关注媒体的流量走向。
比如,我在为什么你始终做不好内容营销?里写过一个过往的流量变化趋势,那就是内容正在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无论是淘宝、携程、大众点评、网易云音乐……很多非社交类APP都在构建内容社交关系。因为所有人都发现,传统流量遇到了瓶颈,而只有内容能无限生产,可以打破流量的天花板。
如果品牌人嗅到这个流量变化,就应该明白:你的广告投放要从媒体平台向内容个体迁移。
因为平台的流量在饱和,所以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而内容个体被平台看作是流量的增长点,所以只会越来越被平台扶持,它的流量是有溢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