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注重增强辟谣产品易用性
◆ 辟谣属于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
◆ 最佳辟谣为政府媒体网络联动
◆ 强化问责加大惩处传谣者力度
中老年人“移民”到互联网后,年轻网友普遍吐槽,爸妈的朋友圈、家庭群成了网络谣言重灾区。
何凌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委会秘书长。2019年1月,他的研究团队和腾讯公司联合发布了中老年人易感谣言分析报告。
中老年人为何相信谣言?他们是否面对更大的风险?如何治理中老年人网络传谣信谣问题?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中老年人谣言鉴别力弱、受教育程度低、主观幸福感低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突破8000万人,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网络谣言成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部分中老年网民甚至成为信谣与传谣的主力军。
何凌南的研究对象是50岁及以上人群,他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法,采集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1124个样本,分析了微信平台每日举报量疑似谣言文本296229条。
研究报告显示,在谣言认知方面,中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在传谣方面,相较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中老年人群体更具传谣倾向。
何凌南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呈现谣言鉴别力弱、受教育程度低、主观幸福感低的“三低现象”。相比于城镇中老年人,农村中老年群体更有可能传播谣言。
腾讯公司辟谣产品较真平台主编王杨告诉记者,中老年人易感谣言从内容来看大致分为4类:饮食养生类谣言,如食物相生相克、热苦瓜水能抗癌;疾病医疗类谣言,如某月将流感大爆发、被某种虫子咬了或染“新型艾滋病”;公共安全类谣言,如雪糕车偷小孩、3岁孩童被大狗吃了一条腿;公共管理政策类谣言,如退休金增减、农村补贴发放等。
“很多孕妇吐槽曾收到婆婆转发的谣言。”王杨和同事发起了线上搜集谣言活动,发现存在很多中老年人相信、转发育儿谣言的现象。育儿谣言涉及孕期、产后和新生儿哺育,例如婴儿喝羊奶好,用枕头能防止婴儿头颅变形,吃亚麻籽油能让孩子更聪明等等。
骗子利用中老年人关切利他心态,使他们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谣言精准利用了中老年人焦虑心理、知识缺陷以及缺乏对新媒介的分析辨别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说,著名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一个谣言公式,即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谣言的传播效果如何,既同事件与人们的关联性和重视程度有关,也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受到公众鉴别能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