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晚上8点05分,罗拉的社交帐号定时推送了一篇母婴用品“种草文”。
10分钟,阅读57,在看4;
20分钟,阅读82,在看7;
30分钟,阅读119,在看15;
40分钟,阅读2.4万,在看236……
1小时后,阅读量蹿到了6万多——以一个陡然上升的诡异趋势。但对罗拉来说,这已然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规操作。翻看罗拉经营的“xx妈妈日记”,文章阅读量少则数万,多则10万+,人气相当不俗。
而在300天之前,这位母婴圈里的KOL,还只是一位藉藉无名的全职妈妈。从草根用户到网络达人,罗拉只花了不到一年。虚假流量的炽盛和泛滥,将KOL积攒影响力的时间压缩到最短,也将自媒体苦心经营的过程简化到极致。
新零售时代,网络资讯蓬勃至爆炸,自媒体门槛低到尘埃,数字营销野蛮生长,人人皆可成为KOL。在行业深水区的浸染之下,不少KOL从内容品质的主赛道偏离,从比拼实力滑向比拼流量黑产投入。
于是,以流量黑匣子为中心,十万量级的“伪KOL”在广告营销行业中砌起高墙,外面的人难以进入,里面的人退无可退。而资本方踯躅于高墙之内,每年虚耗上百亿元的资金,却始终不得要领。
今天,防水墙聚焦该灰色商业体系中的3种关键角色(KOL、中间商、品牌主),通过长期追踪的几个真实案例以及情报监控数据,与大家探讨KOL营销行业中的流量深水区。
罗拉:“新时代独立妈妈”也需要流量加持
生活中沉默寡言的罗拉,却热衷在网络上分享。作为一位年轻的全职妈妈,罗拉最开始经常在妈妈交流群里分享养娃心得,渐渐地成了大家的专业“顾问”。为了方便,罗拉干脆建了一个叫做“xx妈妈日记”的帐号,专门记录育儿日常,顺便推荐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母婴用品,圈下了一批粉丝。
而当流量变现的浮躁风气持续蔓延,罗拉从一些同行身上见识到了一个奇怪现象——很多时候,自己费尽心思码出来的一篇干货文,阅读量还不如对方一篇陈腔滥调软广的零头。罗拉很快发现了当中的蹊跷。
“你去微博、抖音这些平台随便搜一些大V看看,有些号动不动就百万粉丝,但仔细翻翻粉丝信息和评论就知道有猫腻。”罗拉当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认证为“时尚美妆达人”的微博账号,其随便一条微博都有成百上千的转评赞,而底下的转评用户,夹杂着诘屈聱牙的昵称、类似的头像,以及大同小异的转发话术,这些“巧合”耐人寻味。
图:部分妈妈类作假KOL(源自防水墙情报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