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教父”这个称号不足以概括王石丰富多元的形象。他始终充满好奇与活力,不断冒险、探索。
两次攀登珠峰、走完七大洲;60岁远赴哈佛大学求学,一次次成功攀登不同领域的高峰。
王石个性鲜明,活得真实,像是“一个有棱角的石头”。实际上,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1
王石:我的三条标准线
我给自己定位叫“顽石”,就是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
人家说,一般年轻人都是有棱有角,非常坚硬,随着生活的磨砺慢慢成熟,都变得圆滑了。
我今年67岁,我觉得自己依然不圆滑。
我很庆幸,因为我相信当我感到自己变得圆滑的时候,这一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奋斗、去好奇、去探索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还是一个有棱角的石头,我有自己一直坚持的目标与原则。
1.激发不断奋斗的两大动力源泉:自卑和私心
第一,自卑是一种动力。
我从小非常喜欢体育,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打乒乓球,很快又踢足球、打排球、打篮球、还喜欢短跑,后来改成中长跑、长跑,喜欢跳远、推铅球,尤其喜欢三级跳。
但是在这些运动当中我都找不到感觉,因为我个子不够高,所以在体育方面,我一直有自卑心理。
直到小学三年级,有一次郊游去爬一个小山坡,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最先登上山头。
我是小组的旗手,结果我的小组第一个登上山头,把旗插在那儿了。
我才发现我登山比较快,因为我有登山的长处。一不小心,珠峰上去了两次,七大洲也登完了,再徒步穿越南北极。
这种自卑心理让我不服气,使我一直在寻找比较优势。
人性不要只看缺点,其实缺点和优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自卑的心态,实际上是不想被别人看到。
正因为它是弱点,你更要面对它,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这是推动个人与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二,“私心”也是一种动力。
我就从“私”字来谈—我与深圳40年。
1977年,我到了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身份是技术员。
第二年,我负责一个施工工程,要到深圳工作一年,后又回到广州铁路局沿线的其他地方施工。
1980年,我的工作转到了外经委,1983年只身到了深圳。
我为什么要到深圳?
当时我在外经委的职位是副科长,但是再往上升职完全是听天由命了,那时的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辈子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