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宜家(IKEA,出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相信并没有多少消费者真的了解宜家和诗经之间的渊源,但消费者的大脑一定自己解读了宜家的作用——让我的家更宜于住,宜于生活;舒肤佳(Safeguard)、飘柔(Rejoice)等宝洁系的名字更是直观的告诉你,解决冲突后能带来的消费者利益点是什么,这些都是上乘解决冲突的名字。
单从品牌名上判断高下的话,锤子手机无疑比小米更多了一些工匠精神的含义;而小米的含义则更倾向了性价比的诉求。洞察到消费者的冲突在哪里,将解决冲突的方案暗含在品牌名中,才是优质的品牌名。
三、快——快速对应,应用场景
直观的告诉消费者什么场合下用我们的产品,比如白加黑,一看名字就是白天用白片、晚上用黑片;招商银行比工商银行更场景化的描述出自己的目标受众。
而场景的描述,也会采用品牌名+品类名结合的方式,明确指示给消费者看,我们究竟该在什么场合,被启用。这解决的都是左脑的冲突。
小猪短租——短租的时候找我们就对了。
7-11:原本意味了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每周7天无间断营业,当时这可是颇为新颖的商业模式。
支付宝——支付就用支付宝。
饿了么——饿了别叫妈,就叫饿了么
......
滴滴打车改名为滴滴出行,作为一个平台,无疑是要规模化的占据市场,占据消费者手机终端的,“出行”的场景描述,无疑更多涵盖了消费者打车、租车、借车甚至用共享单车的出行方案;而有些品牌名经过一个阶段的传播后,品类和应用场景被消费者认可接受后,逐渐就淡化场景的出现:比如 ofo共享单车→ofo小黄车——小黄车。
当场景的认知冲突被解决后,请各位看官遵循第一条原则——简单。
但弱化使用场景的品类名,有的时候需要借助大量的传播费用,比如淘宝商场改名为天猫的时候;阿里旅行改名为飞猪的时候,无疑都耗费了大量的传播资金......还是请各位看官审时度势,判断消费者的冲突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和场景相关的除了优秀的品牌名之外,我们还必须提醒各位看官的是:品类名的定义。
力争占据小山头
《定位》法则告诉我们,最好能占据品类中老大或者老二的位置,而作为品类的后来者,我们则更应该细分品类,在消费者已有的认知中找到我们的的“小山头”。
所以我们看到了洗发水——去屑洗发水——柔顺洗发水——防脱发洗发水等等代表细分的品类名称。当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初级竞争的市场,我们完全应该尽力去占据品类第一的位置,但各位看官,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尚存的初级竞争市场呢? 哪个品类市场不是虎视眈眈,群雄割据呢?即便有了强大的科技力创造的全新品类市场,全新产品,请坚信,不出3个月,一定会出现大量的竞争对手尾随您的步伐,抢占您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