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模式下所谓的共享经济本质上是被互联网包装的租赁经济,共享单车公司作为直接的服务提供者参与到与用户的交易当中,显然与共享经济的最核心理念和特点不符。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共享经济尚处于迅勐发展的阶段,市场良莠不齐,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而难盈利、烧钱、报废丢失率高等,这些在国内共享单车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不只是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如何盈利,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投资者和创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共享经济如何盈利
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业务贡献巨大,Airbnb去年整年有望首度实现年度盈利。
国内共享范本滴滴也或在逼近整体盈利。早在2016年年中,滴滴出行国际战略高级总监李子健就在公开场合提到,滴滴已开展业务的400座城市中,有一半已实现盈利。
从2012年第一笔手机叫车订单算起,到如今国内出行领域的绝对霸主,滴滴用了五年,足见互联网时代创业企业的爆发力。但是自从收购优步中国获得垄断性的地位后,反而因而一系列政策和策略的原因遭到消费者不少的非议,特别是去年来,相比共享单车兴起并占据风口的喧嚣,引领共享经济上个潮流的滴滴倒略显平静。
除了平台和网约车的责任分配问题外,乱加价、安全隐患、乘车纠纷以及对司机的变相剥削等问题日益凸显,经常导致乘客和司机大吐苦水。而随着2016年下半年,各地开始推出的网约车新政细则陆续开始实施,滴滴的快车等业务受到新政的波及,甚至大幅缩水,不少人开始持怀疑态度。
但是,作为和类似于Airbnb的“纯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代表的共享模式和目前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租赁式共享仍然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方面,共享经济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的经济新趋势,确实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不过如何去做好市场的开发和维护依然很重要。当然能不能做,愿不愿做可能是两码事。
另一方面,滴滴已经建立起网约车平台的龙头地位,定位中长途出行,和共享单车的短途出行是更多体现在互补,而非竞争。包括入股OFO以进一步巩固出行生态的竞争实力。但是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平台的流量入口和数据的变现价值可能直接决定着其未来能走多远。
从滴滴来看,智能出行、绿色出行始终是其绕不开的策略方向。4.5亿用户,业务遍布在国内400多个城市,日订单量超2000万,这是滴滴的优势。如出行的刚性需求下,通过平台可以知道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甚至是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的情况,其他如乘车需求的精确匹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