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及产品的传播力并不是理想化的圈层传播,而是链式传播,离中心越远,传播力及可信力越弱,转化率随之减弱。
前些年,操盘过一款互联网白酒,销售轻松过千万元。春风得意之时,大股东要求团队乘胜追击,扩大战绩。当时笔者分析,企业的产品主要被熟人及次级熟人所消化,属于创意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变现,而非品牌力及产品力的提升所致。
然而这个观点不被企业的大多数股东认可,他们认为是品牌力及产品力决定了动销及招商,甚至决定去糖酒会等招商会构建传统的经销体系来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后来笔者离职创业,该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以互联网之名进军餐饮、教育及零食等行业,并未取得像之前互联网白酒那么高的热度及产出。
经此一事,笔者开始思索,新生代品牌该何去何从,是在熟人经济中存活,还是在品牌经济中摸索?
熟人经济和品牌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最近接触了一些咨询、零售及中小企业的不少朋友,感叹,大家对熟人经济和品牌经济是混淆不清的,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决策时难免出现问题,比如说品牌投放,晚宴赞助,竞品定位等。
从字面上讲,熟人经济,围绕着熟人做生意,离不开关系,即使是一面之缘的弱关系,或者大家在同一个微信社群,产品卖的是产品功能,缺乏文化的附加值,这类产品的运营企业大多较小,以创业者为主。
品牌经济,则围绕着品牌张力做生意,离不开品牌塑造与消费者关系打造,消费者认可品牌,常见的渠道多有销售,这类产品的运营企业大多较大,以守业者及转型者为主。
大多数时候,熟人经济与品牌经济的产品是无法同台竞争的,表象是熟人经济的动销依赖于人的张力,品牌经济的动销依赖于品牌张力,其实它们生来基因便不同,也就注定了无法走同样的路,除非极个别的情况,熟人经济的产品基因突变成为品牌经济,但是这样的概率是蛮低的。
使命不一样,着力点便不一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格。
熟人经济的产生,是因为大多数创业者及中小企业的财力及资源无法支撑其按部就班地走品牌经济之路,只能绕过品牌经济需要的营销积淀,通过家庭(Family)、朋友(Friend)及跟随者(Follower)的传播,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有效传播,使很多较为优秀的人实现了创业梦想。
不能说他们没有挣到钱,只能说他们挣到的钱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往更深层次的品牌经济去发展,因为属于商业野蛮发展的时代早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