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家住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的茶商文凯双喜临门,不仅搬进了县城的大房子,还买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
“卖茶人富了。”近年来文凯明显感觉到,随着家乡的地标产品“蒙顶山茶”的市场认可程度不断提升,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好。“如今,我们的茶叶根本就不愁卖。”文凯认为,家乡有了可喜的变化,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顶山茶”功不可没。
文凯这样的认知让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名山区茶业协会副会长梁健感到这么多年没白忙活。“名山区立足地标产品‘蒙顶山茶’,深挖茶产业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与文旅融合,提升品牌价值,建成长69公里的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带动沿线12个乡镇近17.8万茶农增收致富。”梁健介绍,在“蒙顶山茶”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名山区不仅脱了贫,还出现了不少亿元乡、亿元村。
脱贫路上 品牌相伴
“以前的名山,可不像现在这般富足。我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人的生计都指着山上的七、八亩茶田。一家人住在老式小木屋里,漏风漏雨,冬天的时候,需要用医院打点滴的那种玻璃瓶子灌上热水取暖。”谈起过去贫困的生活,26岁的文凯坦言,家庭贫困让他早早辍学,去了当地的一家制茶厂打工养家。那时,算上茶田和打工两份收入,文铠家的年人均收入也达不到1000元。
转机在悄无声息中出现。彼时,名山还未撤县设区,茶树种植面积也仅有5万亩,但当地的商标品牌意识已经萌发。2003年,“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开启了“蒙顶山茶”品牌化发展的序幕。
“由于拥有了品牌,茶叶售价不断提升,最早的5万亩茶树赚到了钱,农民纷纷主动改种茶树,名山区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梁健回忆起当年牵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经历坦言,“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而文凯家也在飞速发展的茶产业中分到第一杯羹。2006年,还是少年的文凯用采鲜叶赚来的钱,为家里买了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结束了家人出门靠两条腿的生活。
开展地标品牌后,当地一边制定标准、鼓励茶农注重有机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一边跑展会、做宣传,进一步打开“蒙顶山茶”的知名度,名山区“蒙顶山茶”的品牌之路越走越顺。“蒙顶山茶”品牌知名度不断“升级”。
与“蒙顶山茶”一起“升级”的,还有文凯及乡亲的生活质量。“2008年,我挣了1万元,买了摩托车,家里也搬出了祖辈居住的小木屋,在村里盖起了小楼。”文凯说。
2011年,“蒙顶山茶”参加“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评估出“蒙顶山茶”品牌价值为10.84亿元,排名全国17位,四川省第一位。到201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从5万亩发展到30.17万亩,全区90%的农户以茶为主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0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