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5.76万亿美元,排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国6.04万亿美元。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如果未来没有特殊事件发生,中国的零售总额应该会很快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这是最大的变化。
一旦变成了第一,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周期里,中国都会是第一。因为我们的绝对体量足够大,年复合增长率也还可以。对于消费企业来说,这是我们看到最大的机会。
2、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最大:为什么全球性零售企业败走中国?
中国有一些从来没出现过的经济奇迹和挑战,比如全球70%的主要消费品产能在中国,全世界没出现过这个现象。
美国曾经也是生产制造大国,但在60年代第一次消费升级之后,大概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很多产能就从美国挪走了。日本也是一样,日本在80年代变成较大的消费市场的时候,也挪走了很多加工业。
中国也会慢慢挪走,但中国的问题是,人口总量很大,大部分承接国的年轻劳动力总量不足。日本的产业链挪过来的时候,是从人口规模1亿挪到13亿人口的国家,找到对应的规模才能挪出去。但如果过度分散,产业链效率又没了。
比如服装产业,如果你把化工原材料放在A国家,打板、裁板放在B国家,最后制作成衣放在C国家,这显然做不到供应链协同。所以中国比较特殊,是因为发展太快、人太多。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现过十几亿人同时经历一个消费周期的情况。结果就是, 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全的供应链,这两件事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了。这是中国特殊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学和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
最大和最全,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并且持续较长时间,会诞生什么现象?很简单, 会驱动非常多消费品牌和消费模式的兴起。
但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尤其是在今年,有很多全球性的零售企业在撤离中国市场,包括家乐福、麦德龙、亚马逊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要撤退?显然不是因为中国市场不好,它们在20年前进入中国的时候,市场比现在差远了。 中国现在好不容易熬到了世界第一,为什么这些全世界最好的零售企业反而不干了?
亚马逊杀遍全球为什么搞不定中国?因为全球性的零售企业原来最大优势就是,它原则上能在全球范围内组一盘适合这个地区的货。这是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能力,而且一旦形成,它的规模和网络效应都很好。
这句话在除了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好使,只是凑巧在过去的十年的中国不太好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