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的风格没怎么变。他还是很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喜欢一上来就给一些反常识的结论(毕竟大多数人只听得懂简单的东西)。
他说,“流量逻辑”和“品牌逻辑”已经衰败了。未来需要“经营用户”。
因为流量逻辑和品牌逻辑,特别是后者,是工业化时代的消费品营销逻辑,核心目的只是让消费者记住你。
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个逻辑越来越不奏效了。
李叫兽去百度之前,还写文章教大家怎么做品牌。现在突然说品牌模式不管用了,真是让人沮丧。
但是没关系,大家都在学习进步。李叫兽说,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个性化,因为他们逐渐都变成了“独居、有钱”的人,所以需要把消费者分得很细来运营。李叫兽还找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就是日本的茑屋书店。
在大部分人把关注点放在线上的时候,茑屋书店逆流而上,取得了实体商业的成功。今天,茑屋书店背后的CCC公司拥有十几家商业中心、1400家加盟店,以及超过6000万会员。
传统的书店,是走的“卖场逻辑”,追求的是转化率和坪效。茑屋书店不同,它天才的创始人增田宗昭,说了一句特别神奇的话。他说:“书店的问题,就在于它在卖书。”
所以茑屋书店是“买场逻辑”,本质是经营人群而不是产品。它根据各家门店实时反馈的数据,来为特定人群提供舒服的体验,以及各种各样的产品。
说人话,就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指导门店运营。门店运营不以转化率为指标,而是以人群停留时长为指标。通过让对方舒服开心,最终实现盈利。
茑屋书店实际上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咨询公司。
3、“消费者运营”逐渐升温
从2018年9月份开始,我带领一个团队,其实就是在做“数据驱动的咨询工作”。所以我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李叫兽说,未来十年消费类企业最大的机会,就是“消费者运营”。
( “消费者运营”这个名字其实真的不太准确。但目前没找到更好的名字,就姑且用之)
这话,和阿里这几年一直在提的“消费者运营”不谋而合。阿里过去当然是一个电商销售平台,走的也是流量运营模式,重点永远都是获取新客。
但是这几年,阿里也在努力转型。
阿里转型的底气,是数据。不夸张地说,在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方面,阿里走在最前面。
2017年阿里推出“品牌数据银行”,为商家提供消费者在平台内的行为数据,遵循的是所谓AIPL的路径。也就是根据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你可以把他们分为Awareness(知道某品牌)、Interest(对某品牌感兴趣)、Purchase(购买某品牌)以及Loyalty(对某品牌忠诚)四大类。再加上消费者在购物中体现出的各种特性,品牌有机会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