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判决,是要成为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四川高院的‘青花椒’商标案,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邓宏光这样评价“青花椒”案二审判决结果。在他看来,朴素的道德直觉,有时比各种说理技巧更直达事物的本质。四川高院在“青花椒”商标案二审中,将商标权的依法保护,与其他经营者对特定词汇的正当使用,作了很好的平衡。在准确适用商标法的同时,体现和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常识、常情和常理,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法治宣传课。
法律诉讼,只是争议出现后的最后救济途径。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要避免“青花椒事件”再次上演,还应该加强四川“青花椒”等农产品品牌建设。
其实,在“青花椒”系列案件发生后,四川各个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关行动。今年1月25日,四川省餐饮行业商标维权指引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餐饮行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夯实自身对商标法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掌握,当遇到侵权行为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协会、法律援助机构沟通联系,共同努力做好维权工作。
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楠也介绍,从去年以来,四川法院已经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与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相关措施,共同保护全省的地理标志,为四川实施品牌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回顾整个’青花椒‘事件,媒体报道后产生的合力在整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告诉记者,在该事件报道中,媒体通过全程跟进、全面呈现专家与当事者的意见等,让公众对身边的商标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有了全面了解。尤其在这类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问题的报道中,媒体起到了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的启智作用,让公众从事件中感知和体会到:在社会的进步中过程带来的收获及思考比单一片面的结果或主观结论更重要。
记者 张庭铭 付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