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中国的央企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全覆盖。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3.0:以利兴义
去年《经济学人》杂志发布了一篇自由主义的再宣言。文章指出,真正的自由主义,其赖以确立的理念是以市民的方式(civic for all)尊重所有人。
首先是自由:让人民做他们想做的事;
其次是共同利益:人类社会可以成为所有人福祉的联合体。
现在问题就出在第二点,共同利益的分享感不够。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从这个定义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1.0版本应该是“利不害义”,即依法履行在公司治理、劳工权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规定。
企业社会责任的2.0版本应该是“义利并举”,即社会价值提供了企业存在的真正理由。比如微信,高效便利地建构了社群,在此基础上也开发了很多连接赋能的工具,提升个人和产业的效率。它驱动商业化的前提是,你能帮助社会解决什么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3.0版本是“以利兴义”,即用商业化的方法,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实现社会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利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已经不是优先目的。比如,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提出了社会企业创新(CSI),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到“社会价值最优化”,从根本上实现那些被遗忘的人群的权益,推出几美元的太阳能照明设备(相较于上千美元的正规商品),200美元的早产儿保温袋(相较于2万美元的正规商品)等等,让发展成果被更广大的民众所触及,产生普惠影响。
市场经济的源头是1776年的《国富论》,但是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还写道,“以他者为念甚于为己而谋,抑己之私而行仁于外,人类天性之完善以此构成”,关怀社会,关心他者,才有人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好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是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还要将人文精神注入到社会中,让社会的获得感和经济增长相匹配。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作者:人文财经学者,秦朔朋友圈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