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口碑的崩塌,折射出当下影视营销套路的失灵。
8月9日,备受网友期待的中国科幻第二弹《上海堡垒》正式上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上海堡垒》非但没有延续《流浪地球》的火爆,反而在一片骂声中狼狈不堪。
上映五天后,《上海堡垒》的豆瓣评分已经跌落至3.2分,近13万用户的评分中有超6成的用户打了1分,豆瓣显示《上海堡垒》好于1%的科幻片、好于0%的爱情片。
就连在较为宽容的猫眼评分中,《上海堡垒》也仅得了5.8分,有网友评论“《流浪地球》改变了中国科幻,《上海堡垒》又把它改回来了”。目前猫眼专业版对《上海堡垒》的票房预测仅1.36亿元,相比《流浪地球》46.54亿的票房而言,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上海堡垒》的崩溃意味着传统“流量明星+大IP”的营销套路已经失灵,影片中除了剧情硬伤之外,流量明星主演鹿晗的演技及营销作用依旧是最受大众争议的点,即使是原著小说作者江南亲自参与编剧制作,影片依旧不堪入目。
明星并不带货、用户并不买单,这也让营销行业人员对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进行重估。我们先不妨对近十年“流量明星式”的影视营销做一个简单梳理。
2010-2014,IP改编成就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IP改编”的营销套路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初现端倪,但早期更多是通过大IP来打造全民型剧集,从而带动流量明星的知名度,再让流量明星与大IP互相加持影响力。
09年播出的《仙剑奇侠传三》不仅借助了“仙剑”系列的IP影响力,还让三年前因《神雕侠侣》而知名的杨幂进入更大的舞台,而演员唐嫣、演员刘诗诗也因该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两年后,杨幂、唐嫣、刘诗诗三人竟都在“汇剧亚洲2011国剧盛典”被评为“国剧四小花旦”。
“大IP改编”应用最多的还是在当年大热的宫斗剧中,2010年改编自网络小说《未央·沉浮》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大火,2011年改编自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网络小说《步步惊心》的同名电视剧以及《宫锁心玉》均成为全民爆款……
在大荧幕上,具有商人头脑的郭敬明在2013年顺势推出电影《小时代》,以2350万的成本拿下4.8亿票房,投入收益比震动了整个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