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起来,文明迭代过程中媒介的变化可以归纳为:
农业社会的媒介:语言、文字、印刷术。
工业社会的媒介:电子媒介,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
信息社会的媒介:互联网媒体、物联网媒介,包括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其载体包括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如汽车终端)、手持终端(如智能手机)。其表现形式有APP、小程序等。
认知模式的变迁
一个文明时代,一定会有一个媒介成为商业传播的主流载体。于是,语言、大众媒体(全国性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分别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主流商业媒介,以此媒介形成的认知模式分别是口碑、品牌和IP。
1 农业社会认知模式:体验→语言→口碑
语言产生之前,人的认知模式是亲身体验,从体验中获得认知信息。有了语言,体验+口头传播,就构成了口碑。
口碑不是基于亲身体验,而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语言传播,是基于信任背书获得的间接信息。这是一个“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因为口碑会把“好酒”的好名声传出来。
2 工业社会认知模式:大众媒体→广告→品牌
学营销之初,教科书就告诉我们:好酒也怕巷子深。这是对农业社会主流认知模式的否定。
工业社会,技术进步与城市化,带来了大众媒体的兴盛。在商业认知上,报纸、无线电和电视分别代表了三个阶段的大众媒体。
报纸广泛商业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大众媒体的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发明后,以宝洁为代表的肥皂企业争相投放广告,开启了“大众媒体→广告→品牌”时代,宝洁的象牙肥皂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大众媒体广告托起的品牌,电子媒体黄金时段节目也被因此被称为“肥皂剧”。
20世纪60年代,电视取代无线电成为受众面最大的大众媒体,商业认知的主战场也随之转移到电视。
广告主在大众媒体投放持续广告,并因此形成大众商业认知。这种认知结果,现在被广泛称为品牌。
3 信息社会认知模式:自媒体→内容→IP
移动互联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媒体失势。商业认知的主战场转移到自媒体。
在大众媒体上,相同的广告内容持续播放,并因此强化品牌形象。但是,在自媒体上,大众媒体的广告内容很难被广泛传播。因为自媒体的传播,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因此,传播内容有很大差异。 由自主传播的内容形成的商业认知,现在被称为IP。
口碑、品牌与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