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很多人的回答是增长。当前诸多新锐品牌的出圈,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增长,以至于可口可乐曾一度取消设置26年之久的CMO,用CGO(首席增长官)替代。
可口可乐之后,Linkedin上可以看到1万多家公司,在1年内设置了CGO。
但在增长背后我们需要警醒什么?为什么高增长之下,中国品牌却常被行业人士称为厂牌?我们该如何打造出新一代品牌?
4300万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得到答案。
到1955年,广告大师奥格威在美国广告代理协会表示,速卖、强卖的广告形式已成为过去,广告应该是为了构建品牌形象而进行的长期投资。
△ 广告大师奥格威
借此,品牌经营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凸显。
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企业们依旧践行速卖、强卖的广告形式。秦池、爱多、太阳神等品牌,留给中国企业的大多是惋惜和思考。
△ 1996年,秦池以3亿2121万1800元的高价
再次拿下“标王”称号现场
转折点可能是海尔。
动画片《海尔兄弟》、五星售后服务,这个品牌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地与消费者沟通,在后来20多年里快速崛起。
△ 动画片《海尔兄弟》
在后来的品牌营销中,无论是红牛赞助极限运动,江小白举办说唱大赛、做动漫剧集,实质上都是和海尔一样通过内容频密与消费者沟通。
这可以被视为品牌1.0时代,其经营手段有两个特点:
第一,利用一切资源实现感官品牌互动。
《感官世界》作者马丁·林斯特龙曾发起过一项公开调查,询问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印象,得到最多的两个回答是:研磨咖啡豆的机器运转声和奶香气。
而这个声音和味道,让星巴克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形象更为立体。
除此之外,摩托罗拉的开机音、QQ的提示音,包括新兴品牌雷柏鼠标的手感、西贝餐饮桌子上的沙漏… 品牌们都在通过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去与消费者沟通。
第二,品牌渗透依赖于中心化的传播渠道。
正如当年秦池、爱多一样,每天开一辆桑塔纳走进央视大楼,10多秒广告之后或许就能开一辆奥迪走出来。
就算是在2019年,益普索Ipsos发布的《中国国内流行广告语受众调研报告》显示,最能引爆记忆的那些广告语中,消费者81%的认知渠道是电梯媒体,50%是电视。
中心化传播渠道成为品牌感官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