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视点:中秋吃月饼 多少是“真爱”?
来源:中国品牌网 李莹莹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85天前 | 187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日晨(资深媒体人):在我看来,月饼是中秋节文化的一种具象化符号,就如同春饼之于立春、粽子之于端午、汤圆元宵之于元宵节,甚至是蛋糕之于生日一样。月饼对于中秋节的意义深远,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重聚,它反映了人们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李馨(传播学讲师):我觉得月饼对中秋节而言是最容易实现的核心要素,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说核心要素,是因为就中秋节而言,能想到的就是月饼、月亮和团圆,而其中只有月饼是中秋节特有的。所以感觉月饼就是中秋节的代名词,吃多少无所谓,甚至吃不吃都无所谓,但是必须得有,必须得买。

王含(社会学讲师):我认为中秋月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秋文化的标签,也是中秋文化一种仪式化的表现。而月饼的消费倾向和变化趋势,尤其是这种消费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还有各种媒体对月饼的宣传,都是很有意思的。五仁月饼为例,最早是被妖魔化的,结果看今年的媒体报道说,在年轻人中,五仁月饼的消费又提升了。

林刚(本刊评论员):“必须得有”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几乎没有人问“为什么‘必须得有’”,这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月饼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已经融入中国人的基因。对着中秋圆月,想着想着就明白了。所有的“仪式感”都不是凭空来的。

2.月饼对过中秋来说必不可少,近些年不管是月饼老字号还是新锐品牌,都在寻求创新以吸引消费者。我们创新时,要突破什么?要坚守哪些?

王日晨: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商家也在寻求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求新并不意味着脱离本源,剑走偏锋。而应当深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继往开来,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更应当加深对中秋节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馨:今年胖东来的大月饼非常火,大家买胖东来月饼都是听说很好吃,而且不贵,再加上“网红”的效应。所以月饼市场是否还是需要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创新的话,除了馅料方面,在外形、健康程度、营销方式方面是否需要进一步突破,但同时对一些传统的月饼工艺、深受欢迎的月饼种类也需要继承和发扬。

王含:突破的应当还是制作月饼的工艺,例如它的食品安全程度和口味,以及打通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之间的墙。应当坚守的是,月饼作为中秋标签背后的文化含义。月饼本身作为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并不符合当下的饮食倾向,而相对应的在传统社会之中,高能量的食物又反而是传统文化过节必选,这之中有着文化更替和变迁所带来的断层,要坚守传统还要适应当下。

林刚:有的是创新,有的是“蹭车”。比如销量不错的冰淇淋月饼,卖是打着月饼的旗号卖的,吃的时候还是当冰淇淋吃。现在还出了“数字月饼”,能吃吗?比如人类培育出了骡子,干起活来有马的力气、驴的耐力,这肯定能算创新。你牵头羊驼过来……这不是创新,这是起哄,虽然羊驼比驴马骡子价格都贵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