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为了上帝能多笑,我一直都会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思考并记录。
每个月,在月底或下月初我会把当月的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独思考,不如众思考。人人都会思考,只不过长期不用给忘了。
思考与记录这事,我会长期坚持下去。只要不是太忙,每月都会分享出来。
如果你有什么思考和新的观点,也希望能留言分享给我。
01
我从来不觉得管理是别人管我,或者是我管别人。管理在我看来分为4个层面:自我管理,对上管理、对下管理和横向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
有的人总是习惯于别人来安排工作,或者说依赖别人去管理推动他往前走,但内心又是排斥被管的,这很糟糕。我提倡没有管理,但这得益于自我管理,你既是自己的老板,也是自己的员工。能把自己管理得非常好的人,基本可以无视别人的管理,因为没啥可管了。
02
做一个工作很多时候会很难开始,拒绝、排斥,但当做着做着就会很有快感,享受到脑子飞速运转的体验,获得一点点推进的成就感。
看一个人是否进入了这种状态也很简单,看他是无视时间变化,总感叹时间不够?还是一秒一秒数着时间过,坐等下班?
03
这个时代做内容真的是两难,整个行业都在变得更加资讯化、娱乐化、情感化。
去追热点,去点评事物,去调动读者情绪,去批判,去吐槽,去娱乐的内容其实更好做,且阅读也高;而去思考,去反复论证,去查资料的专业内容确实是又臭又硬,花了几倍的精力,可能也不讨好。
何去何从,是克制还是放纵,这应该会成为很多人的分水岭。
04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你想生产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用户需要你生产什么,他们想购买什么。
05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抢夺到用户注意力,文案被用户看到、看完就完事了吗?
看到不等于能看懂,你假设一下用户对你的产品,对你介绍出的关键信息一无所知,她还能看懂你的文案吗?
这是非常核心一个问题,很多人写文案都会觉得用户看见了就能看懂,但是很可能她并不理解你在说什么,只是你觉得她应该懂,因为你自己很懂。这是典型的 “知识的诅咒” ,你懂她不懂。所以你得站在用户角度去检查,且找用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