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不生产价值,广告生产价值感。广告不改变世界,广告改变世界观。广告的意义在于通过传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创意来争取人们对品牌的好感度。广告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帮助供需双方实现有效沟通。因此,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广告存在的空间。
临近农历春节,到处洋溢着充满希望的喜庆气息,冲淡了冬日的寒冷和对疫情反复的担忧情绪。工作日的下午,我们电话采访了一位在中国广告业界和学界均享有盛名的大学教授。在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以出口成章的金句良言和极有深度的思想火花,带给我们丰富的启迪和思考,让我们仿佛回到校园,上了一堂难能可贵的广告课程。
尽管从业四十余年,早已功成名就,但他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与四方学生一起,讨论最前沿的广告话题。
他就是金定海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也是原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前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国内外多项广告赛事的评审专家。
“创业”30年:
广告教育高地不是一天建成的
1990年代中期,金定海教授从无到有,一手创建起上海师范大学广告系。跟时下风靡的“创业精神”有些异曲同工,都是从无到有的飞跃,但又与现在的创业很不一样。在大学里,创办专业是体制内的行为,不但要迎合市场趋势,也要配合国家需要,让专业设置跟上时代。以前大学里的文科专业以文史哲为主,没有传播、广告学等相关专业。
万事开头难。学科创立之初,没有教学设备,没有师资队伍,没有教程材料,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就连当时的教委都没有传播学的专业目录,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户口一样……各种问题成了拦在当时还是“小金老师”的金定海面前的一道道关卡。
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广告学的热忱,小金老师披荆斩棘,千方百计“闯关升级”。没有传播学“户口”,就先申请广告学专业;没有教程,就参考国外的课程目录和业界朋友支援的最新材料,自己编撰;没有教学设备,就物尽其用,踏实积累教学经验和成果,尽力申请经费和设备;没有师资,就发挥个人号召力,与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建立教师团队,并邀请业界精英进校讲座,带来一线实战经验;记得后来就曾邀请互动通传媒集团总裁邓广梼博士来校执讲信息流广告和品牌洞察。
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在2005年迎来硕果。这一年,上师大广告系成功申请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本科教育高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教育高地项目申请难度极高,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果。有了教育高地的经费,电脑、摄像、后期等教学设备全都跟上了,鸟枪换大炮。老师更自信了,积极带领学生深入业界实践,踊跃参与国内外大赛,频获大奖,让上师大广告系产生了品牌效应。在金教授的努力下,上师大广告专业这朵花终于徐徐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