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观察:一场品牌升级的旅程
来源:中国品牌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039天前 | 4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到1987年,已达6亿人次,春运已成为“全国性、大交通运输”。因为旅客众多、运力有限,旅客彻夜排队买票,绿皮火车停站从窗口塞人,货车临时改为客运“闷罐车”。

1988年,就《人民日报》都说,全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春运的时候,很多人必须从火车上的窗户“飞”进去,很多超载列车已经无法开动。

那时,我国公路总里程大约100多万公里,且公路标准低、质量差。高速公路建设还没有起步。民航能使用的机场也大约100个左右,私家车、飞机离人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春运出行的人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大多数选择火车。“奔波”中,当时人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那时的明星,表演的节目,多数也是围绕着“吃”。赵本山在台上系着围裙,郭冬临在台上包着饺子,冯巩说吃涮羊肉的次数每月递增1.48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也因此,八十年代,春运的火车上多了传统的“年味”。比如上海的大白兔奶糖飞满中国;1991年,益海嘉里旗下品牌金龙鱼第一瓶小包装油面市;散装辣条、大白兔、金龙鱼、散装饼干、散装牛肉....和春运的迁徙一样,从一个城市抵达另一个城市,回到老家。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讲过,“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在“中国铁路的投资增速远远低于GDP增长”的铁路发展中,散装饼干、散装食品、蛇皮袋、票贩子、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超载的车辆、人头攒动的火车站、摇晃的车厢合着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叫卖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人春运最经典的记忆片段之一。

 


 

到了千禧年,用“绿皮车”(非空调)全面代替棚车,棚车从此退出春运历史舞台送去,春运进入“绿皮车”时代。

那时,“孔雀东南飞”声势浩大,可国家铁路营业里程不足5.9万公里,平均时速不足57公里,每逢春运,“一票难求”成了民生痛点。即便有了票,逼仄的绿皮车里拥挤不堪,连卫生间常常都挤满了人,“走得了”是旅客的唯一期盼,也是铁路部门的最大焦虑。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并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中国经济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让大众消费不再单纯停留在散装的产品本身,而是向更注重品牌和品质迈进。

入世,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城镇化。2000年,全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40个,入世十年后就达到125个。入世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2.1亿人进入城市。

买票难,乘车也不容易。那时,没有座位的站票比较多,绿皮车车厢内非常拥挤,走廊上、厕所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时,物资还比较紧缺,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将大彩电、电脑、美食、服装和当时很受欢迎的港货品牌往家乡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