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两年的爆款,元气森林以“0糖、0脂、0卡”为定位主打线上营销,迅速打开了年轻市场的突破口。据元气森林内部刊物《元气捷报》显示,2020年1-5月,其业绩分别为7400万元、3900万元、1.2亿元、1.7亿元、2.6亿元,总计前五月卖出6.6亿元,日均销售440万元。
当然,这样的品牌不在少数,除了元气森林,近些年的喜茶和三顿半也是代表之一。
随着国内新品牌的不断推出和创新,也为国内消费市场带来了生机。
与此同时,新消费人群也在崛起。美国贝恩资本将中国消费者分为了八大类:新锐白领、资深中产、精致妈妈、小镇青年、GenZ(Z世代)、都市银发、小镇中老年和都市蓝领。在每类人群背后都蕴藏着大量的新品牌和新产品机会。
从前很多品牌的定位、推广方式已然不再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那么今天的新品牌是什么样的?它们又该如何突围?创业邦对话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围绕其新作《新品牌的未来》中新品牌的成长,深度分享对品牌和流量的看法。
品牌的本质及定位
创业邦:人们消费的目的不仅是拥有商品及其功能,还是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而消费过程中由商品带来的这种意义更为重要,这进而形成了人们对品牌的认知。您认为品牌包含哪些意义,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翁怡诺:品牌可以理解为一个积累消费者“认知”的池子,它实际上处在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消费者每次和产品或场景进行一次接触,就会向这个池子里面增加或减少一点“认知分值”。
比如每一次消费者投诉就是一次减分,每一次营销广告投入或者消费者的正向体验,就是向池子里面充值。当池子里的“认知分值”满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兑换一些,盈利并实现变现。反之,如果一直在消耗池子里的分值,品牌资产价值就会逐步消减。因此品牌价值就是一个非常长期持续地综合投入和维护的结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变现一下。
从广义上来看,产品包括商品、服务、场景等,当一件产品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不仅是“好吃好玩”,还形成了符号化、故事性、情感等等虚拟要素时,品牌就诞生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要更聚焦于“品牌=产品+人格化”,具有虚拟要素的品牌更加像人一样有性情,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进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新品牌的未来》
创业邦:很多从前只出现在一线城市的品牌,这几年也在拼命入驻下沉市场,这样的品牌看上去在三流城市开店能吸引很多人流,但实际转化率不高。这类品牌在下沉市场怎样做才能把握消费痛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