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销售,购买有地理半径。深度关系,熟人即熟客。熟人关系,主要是因为生活半径与商业半径重叠。所以,建立立体连接比较容易,毕竟只有一级关系。既要多维,又要有深度,对终端门店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了。原来划分门店类型主要看规模,分为ABCD四类门店。从立体连接的角度讲,可能A类虽然有较大销量,但在营销中影响力会大大降低。
店长IP化,意味着门店的影响力超过了地理空间,通过人的连接,扩大了商圈范围。所以,在三度空间谈深度,其实还是人的影响力带来的连接穿透力。
在三度空间谈深度,其实还是人的影响力带来的连接穿透力。
线上做好一个县
立体连接,打通了三度空间,那么,认知、交易和关系也可以同时建立在三度空间,在三度空间实现三位一体。
从交易角度讲,既可以线下交易,也可以社群交易,也可以网上交易。反正线下店、社群和网络都是同一个门店在三度空间的交易场所。因此,从交易角度讲,未来真的没有线上线下之分。
从关系和黏性角度讲,线下强关系、社群强交互,这是建立关系的两大手段。无论从哪个空间建立立体连接,都是如此。这也是线下再次受到重视的原因,因为线下关系难以替代。
线上做好一个县,核心在传播密度,即认知密度。前面讲过,密度即认知,密度即品牌。
互联网讲点击率,但现在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点击不少,但商业作用似乎并不好。因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千万点击,具体到某个县,严重摊薄,几乎没什么影响。
相对封闭的传播单元是县,县也是渠道结构中的最小经营单元。比如,中国的渠道下沉至“县代”就终止了。所以,一个县的传播密度做好了,认知问题即解决了。
传播密度=传播宽度×传播裂变速度×重复次数。
有多少人发起传播即传播宽度。无疑,线下门店是最佳发起传播者。只有线下门店发起传播,才是受控的传播。受控传播,要求传播在特定市场区域形成高密度。其他互联网传播手段,像公众号、博客、QQ等,多数是广域覆盖的传播,传播不够精准。当然,现在社区传播已经受到直播等高度重视。社区传播计算密度,最小单元就是一个县。
立体连接,一定要确保每个门店都能够成为传播的发起者。这是传播宽度的决定性因素。传统渠道,线下门店基本是受控的,所以,传播宽度主要由门店数决定,深度决定了传播的放大倍数。
传播裂变速度和重复次数,与立体连接无关。传播裂变速度,主要由内容力决定。重复次数,主要由资源投入决定。互联网传播,不同于大众媒体传播“大喇叭持续喊”,而是要求“集体围观,瞬间击穿”,短期内迅速达到传播引爆的临界点。过去,有大量神奇的IP传播引爆的案例,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传播就是生产神奇的传播文案。然而,神奇的传播文案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