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10多年。国家在开发区设立上,一直闸门紧闭,除了2008年以后,针对地震重灾区破例一次。直到2016年,地方发展工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条件也日趋成熟,部分开发区较少的地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新建了一批开发区,同时,2006年版《目录》中的部分开发区,进行了扩区、调区、升级或转型。在此背景下,国家有关部委开展了新版《目录》修订工作,以适应发展新形势,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
新版《目录》修订过程中,对现有开发区的面积和主导产业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和上一版《目录》先经省政府审核,后报国家备案的程序相比,本轮修订截然相反。先由国家六部委发出通知,按照10个标准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标准的纳入《目录》,后交省政府后续审核通过。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地方借国家政策开闸的契机,滥办开发区,重蹈覆辙。同时保护地方发展积极性,实现管与放的统一。经过近两年的申报等待,今年2月,青神工业发展区出现在新版《目录》中。一同出现在目录中的,四川还有70多个新面孔。
成功纳入国家《目录》后,省内申报审核工作旋即开始。从今年6月开始,《四川日报》开始频频刊载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设立某开发区的公告。
截至10月底,已经有超过60个开发区走完公示程序,下一步,待省政府常务会审批通过,即可正式挂牌。
挑战
新的起跑线上 有的开发区“池子”不够用 有的“池水”不够
在园区行走,王志学正好碰到四川民威林产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仲华。
民威林产制品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驱蚊产品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入驻青神工业发展区的企业。作为园区的元老级企业,10多年来,公司由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驱蚊产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供不应求,现有的厂区显得促狭。
见到王志学,唐仲华开口就说土地,想要扩大再生产。
“不是不愿意,确实没有。”园区管委会主任滕文学透露,按照公示,拟设立的四川青神开发区核准面积为152.26公顷,不到2300亩。如今,整个园区已经入驻了70多家企业,对于原有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扩产,很难再给出土地。
青神无“米”下锅,在青神县北部300多公里外的青川县竹园经济开发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苦恼。
11月2日上午,顶着薄薄的晨雾,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歆谦一定要带记者去园区走一趟。从竹园镇出发,沿着浙川大道向北行驶6公里,就到了竹园经济开发区庄子片区。举目四望,道路两边都是一块块刚平整出来不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