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二维码
根据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四川省已有116家省级开发区。图为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就业创业基地。刘陈平 摄(资料图片)
深阅读
11月的第一天,持续几天的阴雨过后,青神县迎来一抹灿烂的冬阳。
“头发掉一半,白一半,人都老了。”站在青神工业发展区内的创业路上,说起往事,园区的首批建设者之一、49岁的王志学动了感情。2006年,园区挂牌。12年来,园区的道路从几百米修到了近10公里,企业数量从10多家增长到70多家。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个月,青神工业发展区将迎来重要蜕变:从一个市级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不止青神。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新版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四川省116家省级开发区被纳入,这一数字较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个目录新增了72家,呈井喷式增长,新增量排全国第三,各类开发区总数排在全国第五。青神工业发展区正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新增省级开发区,是国务院2003年下发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后,首度对省级开发区开闸。
青神工业发展区内的创业路。王丽 摄
开闸
暂停审批 15年后 省级开发区迎来爆发式增长
“筚路蓝缕”——说起青神工业发展区的成长道路,王志学认为,没有比这个词语更准确的了。
他还记得,2006年,青神县刚刚筹备设立工业发展区的时候,园区只有创业路一条道路,虽说是个工业园区,但里面到处是农田,到园区必须要穿筒靴。
前期发展尤其艰难,到2011年,园区的唯一主干道才从几百米变成1公里,企业不到20家。发展缓慢,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层级低,关注度不够。
青神地处成都平原南沿,是一个只有20多万人的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不多。建设开发区,更多要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排在他们前面的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由于市级开发区属于“地方粮票”,没有纳入国家目录,说不准遇到特殊情况,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部分地方设立的开发区会被降级,甚至成为清理整顿的对象。
青神工业发展区有升级的愿望,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为什么?
我国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开发区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前期,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设立和扩建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整体呈现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在此背景下,2003年,国务院下发紧急通知,叫停审批各类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确需扩建的,须报国务院审批,省级开发区由省级审批,但必须报国家备案。
一停10多年。国家在开发区设立上,一直闸门紧闭,除了2008年以后,针对地震重灾区破例一次。直到2016年,地方发展工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条件也日趋成熟,部分开发区较少的地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新建了一批开发区,同时,2006年版《目录》中的部分开发区,进行了扩区、调区、升级或转型。在此背景下,国家有关部委开展了新版《目录》修订工作,以适应发展新形势,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
新版《目录》修订过程中,对现有开发区的面积和主导产业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和上一版《目录》先经省政府审核,后报国家备案的程序相比,本轮修订截然相反。先由国家六部委发出通知,按照10个标准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标准的纳入《目录》,后交省政府后续审核通过。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地方借国家政策开闸的契机,滥办开发区,重蹈覆辙。同时保护地方发展积极性,实现管与放的统一。经过近两年的申报等待,今年2月,青神工业发展区出现在新版《目录》中。一同出现在目录中的,四川还有70多个新面孔。
成功纳入国家《目录》后,省内申报审核工作旋即开始。从今年6月开始,《四川日报》开始频频刊载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设立某开发区的公告。
截至10月底,已经有超过60个开发区走完公示程序,下一步,待省政府常务会审批通过,即可正式挂牌。
挑战
新的起跑线上 有的开发区“池子”不够用 有的“池水”不够
在园区行走,王志学正好碰到四川民威林产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仲华。
民威林产制品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驱蚊产品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入驻青神工业发展区的企业。作为园区的元老级企业,10多年来,公司由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驱蚊产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供不应求,现有的厂区显得促狭。
见到王志学,唐仲华开口就说土地,想要扩大再生产。
“不是不愿意,确实没有。”园区管委会主任滕文学透露,按照公示,拟设立的四川青神开发区核准面积为152.26公顷,不到2300亩。如今,整个园区已经入驻了70多家企业,对于原有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扩产,很难再给出土地。
青神无“米”下锅,在青神县北部300多公里外的青川县竹园经济开发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苦恼。
11月2日上午,顶着薄薄的晨雾,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歆谦一定要带记者去园区走一趟。从竹园镇出发,沿着浙川大道向北行驶6公里,就到了竹园经济开发区庄子片区。举目四望,道路两边都是一块块刚平整出来不久的土地。
“30家企业,只有17家规上企业,去年利润只有0.65亿元。”盘点“家底”,李歆谦表情里透着烦恼。
按当地规划,到2025年,园区要实现“123”目标,即培育税收上千万元企业10家、税收500万到1000万元20家、税收100万到500万元30家。目前,全区规划面积21.58平方公里,工业利用率还不到4成,还有大量空间。“池子”很大,“水”还很少。破解烦恼的希望,同样寄托在这次升级上。
为了这一天,从2013年开始,当地在硬件投入上投入血本。仅庄子片区场平工程就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新增工业净用地3000余亩。不惜重金投入工业园区的背后,是一个盆周山区县跨越发展的梦想。“发展是解决青川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大楼前,原县委书记的一句话被做成金色标语,贴在墙上。
以工业为抓手,推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这是很多地方的心声。然而,缺乏土地空间,缺乏优质企业,对于青川、青神等准省级开发区来说,摆在面前的挑战还远不止这些。
应对
扩大规模并不是本次升级的目标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高质量发展才是应有之义
准省级经开区如何迎接这些挑战?
在青神,记者随王志学来到园区新建成不久的孵化中心。道路两边,是一幢幢排列整齐的标准化厂房,要素配套采用集中统一模式。中心规划面积500亩,其中一期建成100亩,目前入驻企业27家,签约39家。按计划,待整个中心开发完毕后,将容纳70多家企业。500亩土地,70家企业,每家企业占用土地不到10亩。如果都按这样的标准,青神工业发展区2000多亩土地,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破解困境的钥匙就在这个孵化中心。”在滕文学看来,对于青神工业发展区而言,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的出路就在于坚持“空间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的发展方式。
对于现有的园区,一是要做“减法”。把不符合主导产业规划的企业调整出去,实现腾笼换鸟。以青神工业发展区为例,园区的主导产业是机械和日用化工。目前园区里还有少量的白酒企业,未来将逐步把这些企业进行调整搬迁,让产业更加聚焦聚集。
二是要做好“加法”。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最近两年,青神工业发展区的德恩精工与沈阳机床集团合作,通过“机器换人”,完成了100个生产单元的智能化改造,加速打造数字化工厂。企业产值上去了,人工数量还减少了。
三是要做好“除法”。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抢占细分领域,提升附加值,实现“大而全”向“精而深”的转变。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周茂看来,这是未来省级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其要义是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大而全、小而全,而是始终坚持小而美的原则,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聚焦两三个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新形势下,开发区设立的政策重心已由最初的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等逐步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目标倾斜。经济开发区可通过明确主导产业去芜存菁,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除了聚焦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周茂认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尤其重要。在他看来,对于四川的开发区而言,由于点多面广,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需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有些则需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多的是双重任务,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破解难题首要路径在于继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园区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记者 梁现瑞 向朝伦 袁丽霞)
版权所有: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Copyright © 2018-2028 品牌广元.com;品牌广元.cn;pinpaig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9027777号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0333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奔月路266号 电话:0839-3370118 邮箱:309587947@qq.com QQ:309587947 微信:135080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