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一、未来5年,营销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还是在于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同质化的商品,只有同质化的认知。“同质化“一直被用来形容产品的毫无特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样的商品。如果真的存在”同质化“,那也只是我们的认知”同质化“。“认知同质化“是比真的同质化更要命的一件事。全知全理解的决策太难了,因此于消费者而言,”客观“是不存在的。不管你的产品和其它的产品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消费者的认知觉得你们是一样的,那么你们就是一样的,消费者也会以此认知为依据做出购买决策。所以,广告人们请不要偷懒,不要把广告效果不好归罪到产品不行上,广告效果不好只能说明你的广告有问题。不管困难有多大,广告人的专业和责任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看完上面一段话的品牌主们请不要着急鼓掌称庆,如果你的产品真的足够优秀,想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卖不出去,哼,挺难的。
产品即传播,传播即产品。优秀的产品自传播是这个时代的特性。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卖手机的厂商,如果的你的手机充一次电可以用十年,那么我相信你只需要开一个小小的发布会,你的手机可能就被预定完了。所以,正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够优秀,你的品牌传播才困难重重。是你不够优秀的产品为广告公司们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说到这里,我们再反向思考一下“传播即产品”。关于这个命题,我想先引用许舜英女士的两句话。第一句: “并不是广告把商品“表现”出来,而是广告“使得”商品“存在”。第二句: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之前,就先消费了广告。而要使广告被消费,广告本身也必须“商品化”。……翻译一下, 广告并不一定要依附于商品,也可以创造一种意境去容纳它,构建它,经过广告构建的商品,更加温暖,更加有体验感,而这种体验感本身也是消费者消费的一部分,构建体验的过程即商品化的过程。(许舜英也说过:“所有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 。)
二、未来5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行为会如何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需要”到“想要”到“该要”。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十年,在丰富的物质刺激与教育之下,社会整体的消费素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新的层次中,消费者逐渐从被动的“需要”思维转变为主动的“想要”思维。部分拥有更高消费素养的消费群体甚至进入了超然的“该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