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团系产品而言,摩拜带来的这些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能够让“无限杠杆”的复制效率大幅提升。而当初马化腾入股摩拜时就提到了摩拜的终端数据交互能力将战胜ofo简单的指令接收,如今ofo陷入困局,还过得下去的摩拜显然也不是靠的单车业务。
除了显性的产品,美团系后台的业务也体现着与上文金融科技技术输出某种类似的特征。按照2017年数据,美团拥有约440万的活跃商家,占中国1180万本地服务商家的37%目前,美团为这些商家们提供的服务除了平台自带的营销特征,还在进入云计算ERP领域,帮助商家搭设信息化服务体系,并向其输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
如此种种,都呈现出无限杠杆而不只是互联网公司的特征。
美团的护城河,是无限杠杆下的飞轮效应
自从美团与滴滴开展以来,围绕美团的边界在哪、美团的护城河是什么、美团的商业模式究竟要怎么搞争论不休。
至少目前看来,美团进入的所有领域,都与自身的生活服务领域定位相关,所有的业务都以服务特定地点的客户为中心。
按照自媒体人柳胖胖的说法,互联网产品有三个疆域:以微信、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供给履约在线上”;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以SKU为中心的供给”;以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
每个疆域内的玩家,总免不了互掐的命运,所以做社交的微信居然要提防做短视频的抖音,做生活服务的美团突然与滴滴干了起来。
但是,这种十分切中时局的分析可能也只说对了一半。对美团来说,“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是其边界,但美团要对打滴滴并不只是为了在这个边界内互掐。以“无限杠杆”为业务指南针的美团,要想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只在边界内厮杀是不够的,无非是烧钱战争你死我亡没有太大意义,就算赢了的江山也不稳妥。
美团的玩法,是基于Location的业务拓展以求尽快实现飞轮效应:围绕Location的产品布局越多,在Location基础上美团越能积攒更多用户、数据及服务经验,也就越能强化美团独一无二的Location服务能力,让“无线杠杆”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更多的服务复制可能)。
就如飞轮难以启动,但启动后难以停下,美团整体商业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无法复制。因此,就算没有滴滴、没有网约车,美团早晚也要搞以Location为基础的打车服务,对于加强“无限杠杆”的复制效率来说,打车的点到点精准行为无疑是最好的动能——平台能够更直接了解用户的生活服务需求,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容易被复制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