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兴趣,成于热爱。高中的课程一天有12节课,王涵和马宏奎约定,在校期间,抓紧吃完午饭、晚饭,就到创客教室训练。寒假备赛期间,他们更是“泡”在教室里,以一块块拼装零件、一张张轨迹图纸为伴,长时间的连续训练,让他们觉得充实和快乐。“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拼第一。”马宏奎坚定地说。
在学习和竞赛过程中,王涵和马宏奎不仅很好应对了知识和技能的挑战,而且提升了学习能力,锻炼了心理素质。第一次挑战有6个任务的高难度地图时,他们用了15天,才拼装出合格的机器人,但现在,他们仅仅需要4个小时,就能完成。对于未来,他们说,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发更多同学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从硬件投入到情感关怀
团队使命驱使 师生实现共生共长
初春时节,佳讯传来,师生们相互传递,大家对揽回大奖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榜样在身边!”“小能手!”
学校信息技术老师杨子均是创客团队的骨干,也是带着两名学生参赛的领队。回想起看到获奖名单的心情,她说自己握着鼠标的手在颤抖,确认了两遍,才敢把消息告诉其他老师。
2023年3月,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创客团队。
同年4月,参加广元市第三届“千训杯”机器人竞赛荣获二等奖;5月,参加2022-2023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获得二等奖;8月,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手握星辉”队斩获“Super AI超级轨迹赛项”星际联盟赛项亚军,晋级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
2024年1月,远赴吉林省,参加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从市级比赛,到省级比赛,再到国家级比赛,创客团队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完美“逆袭”。
走进学校达智楼一楼的一间计算机教室,杨子均用手比划着,“团队成立之初,我们把桌子一拼,空出一块地方,铺上图纸,就开始了训练。”“最开始队里只有一个机器人,学生们争着用。”“第一次到市里参赛,我们是抱着电脑主机去的。”
“现在,我们有了专门的训练场所。”杨子均带着记者来到五楼西侧的一间教室。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超级轨迹赛的图纸,5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黑板下,墙角6层置物架上摆满了塑料盒,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零件,学生们制作的5个机器人放置在窗边的操作台上。
一年多来,学校给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花费10余万元购买机器人器材和新电脑,组建学校机器人编程联合小组,定期开展机器人编程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常规开展机器人编程课后服务活动。“学校还让我们鼓励学生报名参赛,组织赛前集中训练,让师生参赛没有后顾之忧。”杨子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