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酉阳叠石花谷景区乡村艺术园。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武隆懒坝随处可见的装置艺术。(受访者供图)
武隆懒坝的苔藓馆,设计感和体验感都很强。(受访者供图)
七月二十七日,巫山县骡坪镇大垭村云中花谷,避暑的孩子们在花谷中游玩。通讯员 卢先庆 摄视觉重庆
白露时节,武隆白马山,层峦叠嶂,烟云飘渺,流绿溢翠。
天刚泛起鱼肚白,武隆白马镇豹岩村天尺坪村民小组组长张明文就起床了,村民们正等他分配一天的任务——景区保洁、茶园管护、设施维护,大伙干劲十足。
“今年上半年,我们村民合股成立的劳务公司,就创收了200多万元。大伙有钱挣,自然劲头足!”张明文称。
事实上,不仅天尺坪村民有此获得感,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融合带动力,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全市已有上百万农民把“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不过,近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与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发布的《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市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5个、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全国典型案例4个,数量偏少,尚未在全国形成优势品牌。
我市乡村旅游如何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供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让从业者分享更多收益?重庆日报记者作了调查。
问题:景点分散 各自为政
破解:一条廊道带“火”一座山
山与云,茶与雾,林与木……9月7日,记者走进豹岩村天尺坪,临崖望仙、幽谷寻涧,恍若置身水墨山水画中。
这里与仙女山隔乌江相望,仙女与白马的爱情神话也已流传数千年。“几年前,二者的景况却截然不同。”张明文称。
仙女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区,每年吸引成百上千万游客打卡;白马山却因交通闭塞、山高坡陡、土壤贫瘠,村民一度陷入贫困,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11.67%。
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这是2016年武隆区作出的部署。
2018年,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建成开园。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景区依然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更在其融合、带动、辐射下,豹岩村成功打造了红茶品牌“仙女红”,兴办了农家乐35家,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6000元。“腰包鼓了,有的村民家甚至买起了两辆小汽车。”张明文说。
事实上,近年来,因乡村旅游可有机融合乡村风光、现代农业、乡土文化等,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我市各地均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得如火如荼。
但虽然种类全、数量多,名气却不大、景点割裂分散,不少景点游客少、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