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历史的玛氏、118年历史的百事可乐、135年历史的可口可乐、154年历史的雀巢……
这些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用创新,为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带来新的惊喜。他们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探究他们长盛不衰的原因,“始终目光长远,不断创新,聚焦长远利益”,一定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2018年,可口可乐新任CEO詹姆斯·昆西就曾在上任后的公开采访中表示“可口可乐需要更具创新性,避免沾沾自喜,即便那意味着偶尔无法达到短期目标”。
无论是初创品牌,还是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大品牌,只要希望品牌可以永久创新、迭代、发展、壮大下去,“追求长远利益”就是必经之路。
但这句话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如同我们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职场上要“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炒股要“他人恐惧我贪婪,他人贪婪我恐惧”。
但是,到了真正执行时,那些减肥失败的“肥宅们,那些被领导批评“不职业”的职场小白们,那些抄底抄在山腰上的股民们,都要高呼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愿意多等待一段时间,换取更长远利益的孩子,都在后来的人生中取得了更大成功。但是,道理归道理,为什么能真正做到“长远思考”的企业却少之又少?长远利益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我们的答案是:许多人对“长远利益”存在误解。“追求长远利益”是一项企业战略,但是如果只会谈“长远利益”,那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在说出“我们的战略是追求长远利益”这句话时,就应该问清楚自己:我为了这些“长远利益”,愿意放弃多大的“短期利益”?
娃哈哈曾为了“长远利益”,承受了高达企业3年净利润的负债;巴奴曾为了“长远利益”,砍掉80%以上的门店和70%以上的SKU;麦当劳曾为了“长远利益”,敢于和整个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着干……
甚至可以这么说:不愿意放弃“短期利益”的“长远利益”,都是伪长期。
今天,我们就带您深度分析,什么才是打开“长远利益”,成为“长期主义者”的正确姿势。
【一】
为什么只谈“追求长远利益”,不是一个好的战略?
为什么只谈“追求长远利益”,不是一个好的战略?我们必须先从“战略”这个很“虚”的概念说起。
假设,你创立了一个新的蛋黄酱品牌:宇宙牌蛋黄酱,你为它构想了完整的品牌规划。那么请问,下列几项中,哪一项可以叫“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