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只松鼠从2015年开始就进了整个零食,然后又到线下,到供应链,倒腾了一圈。
很多Nice to have里的Nice to have产品都是在互联网上很好做起来,但也很容易迷惑你让你停在这儿,最后变成一个越做越小的事情。
中国特色的流量机会
1、流量红利的本质
① 占据用户的时间
过去4年,有很多个热词,什么小程序电商、社交电商、私域流量等等。这些事情都可以理解为解决流量问题的方法论。 但是回到本质,零售的模式从来就没有变过,就是供需关系和供应链效率这两句话。
要解决的流量问题其实只有一件事, 任何的流量红利本质上都是在用户时间分配发生显著转移的时候,在转移对象上出现的。因为所有人的总变量当中,唯一不能增加的就是一天的时间。很多与流量相关的商业模式,都为了争你一天不变的24个小时。比如你今天来听行业分享,就不能去干别的事了。
② 常识下的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
老有人问我社交电商有没有价值,我说当然有,它肯定创造了一些价值,比如它多多少少调动了一些社会角色,承担了一些新的社会职能。
也有很多CEO找我来讨论私域流量。这也是常识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购买的、正常接触的和不太想接触的品牌,试问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信息已经如此爆炸的今天,你愿意加入多少个品牌群,订阅多少个纯品牌的公众号。
红利也是存在的。只要用户的时间分配发生转移,转移的对象上都会有流量红利。它可能是个群、公众号、短视频、电视剧等等,只要发生转移都有作用。 说白了就是用户开始把时间分配到某种新的事情上,但这件事还没有被充分地商业化。
我举个例子,现在文娱投资没前两年那么热了,你身边会有人说中国文娱太难投,管制太多等等。我持不同意见,大概从2015年开始,你想想周围的年轻朋友们,大家在追剧的时候,国产剧的比例是不是在显著提高?显然是,以前你几乎只追美剧,或者女生追韩剧。
这个现象是不是用户时间分配的转移?百分之百是。这样的转移会产生什么经济效果?在2015年、2016年,转移刚刚发生的时候,它的商业价值显然没有被充分兑现。
当时三只松鼠做《欢乐颂》的植入,价格是几十万块钱加每天给剧组提供一箱零食。为什么后来他们不太做了?因为这个渠道大家都看到了,当大家都去做植入,广告价格涨上来的时候,红利就不多了。
2、抓住流量红利,但不要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