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此次峰会讨论了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等八大主题。在此之前,有记者询问经济学家: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今后几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又会产生哪些风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博士后谢峰先生表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可能面临两大主要风险:一是逆全球化现象短期难以解决,二是全球债务高企。
世界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汽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导技术的第四波经济长波(第四轮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发生在1981年前后,但GDP增速明显高于前两轮,并未形成“超级谷底”),以及从1991年开始进入第五个经济发展时代,即信息技术时代。在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速已跌落至百年谷底的同时,各国政府传统经济调控手段普遍失灵。并且,还有两个问题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人口增长触底,分工效应减弱。
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涵先生进一步梳理了世界经济的逻辑链条,以方便大家理解大部分国际事件的本质。这个非经济学出身,而是毕业于美国名校的天体物理学博士给出了这样的思考路径:全球经济出现百年未见的两朵阴云→各经济体内部出现赚钱难风险大的特点→放水无法刺激经济,只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民粹主义抬头,极端政府上台→发达国家开始“祸水东引”,贸易壁垒加重→出现逆全球化→发达经济体通胀抬头→全球利率走高。
在中国研究康波理论的周金涛先生认为,2018~2019年是康波周期的“黑色之年”。那么,悲观的宏观预测就是:也许我们要经历10年左右的第五轮康波周期“萧条期”。简单来说,全球范围的需求不足将形成常态,增量市场的竞争逻辑必然向存量市场转变。也许,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市场上愈演愈烈的厮杀态势,洞悉近两个月市场上连连鏖战背后的逻辑。
悲观和乐观,永远是一体的两面。正如周金涛提出“黑色之年”后,还有半句话就是:1985年之后出生、现在30岁以下的人,第一次人生机会只能在2019年出现。
历史已经证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也催生经济理论一路前行。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德鲁克的管理,再到特劳特的定位……人类在每一甲子的轮回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和认知的跃迁。
回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8日在G20大阪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多国主流媒体报道认为,世界经济正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习近平的讲话为这一“世界难题”提出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