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起初因身体条件并不被看好的秦玉峰,最终习得了全套制胶技艺,并成为创立于嘉庆五年(1800年)的东阿阿胶制售坊同兴堂的第八代传人,也成为了有完整传承记载的第八代阿胶制作传人。
此时,吃着阿胶,在东阿阿胶厂成长起来的秦玉峰依然没有想到,他未来将掌控这家老字号企业的命运与走向。
称“自己都被炼成了一块阿胶”的秦玉峰,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在一次次磨炼中不断进步,从临时工到学徒、班长、再到科长、厂长助理、副总经理,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的2006年,这位普通农家子弟,最终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的总经理。
再次让外人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位事业、生活、友情、感情几乎都在公司“完成”的总经理,走马上任后第一个想到的事却是两个字:变革。
2、果敢决策,上任数天竟动“大手术”
2006年,在前任领导刘维志夫妇的打理下,东阿阿胶已上市10年,并成为行业翘楚。“应该说这两位老领导对东阿阿胶有巨大贡献,他们把每年冬季才生产、半年生产半年闲的一个企业,发展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把一个手工为主的企业变成一个工业化企业。”秦玉峰告诉《中外管理》。但由于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提出了不少期望,东阿阿胶开始转向了多元化。
刚刚上任,秦玉峰便感觉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他将之概括为“战略不清,业务多元,资源分散,增长乏力”。但增长乏力后,会急于并购一些非主业企业,业务反而更多元。为了维持企业经营,东阿阿胶发展出了20多个副业,涉及了七八个领域,比如:医药商业、大豆蛋白、啤酒、医疗器件、印刷,甚至还有水银体温计。
秦玉峰意识到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尽管副业有一定利润,但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竞争力,长此以往只会模糊东阿阿胶的品牌形象,并耗散有限的企业资源。他开始运用定位理论——聚焦阿胶主业,培育多个品牌,同时“砍掉”所有非阿胶业务。
这一过程无疑是极为艰难的,毕竟,这些副业的利润加起来近1个亿,尤其是包装和印刷业务,每年都有3000万元的净利润。公司内部有人建议,反正利润挺大的,还不如继续保留着赚钱。但秦玉峰不这么认为: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必须壮士断腕。
东阿阿胶的母公司是央企华润集团,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每年都要开战略检讨会。“在会上我们就反思、检讨战略,东阿阿胶最大优势是什么?这些副业绝对不是公司的优势,阿胶才是最大优势。”秦玉峰告诉《中外管理》:“不仅是副业,已有的阿胶产品也到了做减法的时候,以前经常有朋友问我,吃你们哪个产品好呢?一共100多个产品,到底选哪个好呢?消费者已经被搞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