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牛肉丸”新标准来了。新修订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已于1月6日起落地实施,明确要求,汕头牛肉丸必须牛肉含量超过90%,或牛肉与牛筋总含量达到90%以上。
![](http://static.chinabrandunion.cn/information/2025/01/43ee7202501131132027758.webp)
事实上,“汕头牛肉丸”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等都推出地方特产小吃的标准。同时,地理标志品牌也愈发受到关注。那么,这些标准制定和实施对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同时,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对促进地方农业、餐饮业等产业的提升又具有哪些意义?对此,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采访了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中心品牌室执行主任眭谦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
眭谦表示,地理名称很早就用于产品分类,以此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地方产品形成的经济优势,能够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形成一种对地方的特定印象,这种积极的印象并且固定下来,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地方的经济优势。”
朱丹蓬认为,中国地方小吃标准的出台,对于促进相关农产品发展、完善供应链体系乃至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名优小吃突破地域限制,迈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化道路。
地方小吃标准化有助于突破地域限制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漫步,不难发现,诸如“兰州牛肉拉面”“福建千里香馄饨”“重庆小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星罗棋布。同时,正是因为这些小吃的影响力,每当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推出特产小吃的标准或发展规划时,总能引发广泛关注,登上热搜。
2021年,南京确立了鸭血粉丝汤速食装生产标准,提到“含鸭量”不低于五成;2023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小面》(DBS50/030—2023);2024年,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培育指南》等18项地方标准⋯⋯
眭谦解释称,一些城市制定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质量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质量,品牌就无从谈起。因此,各地出台的一些地方食品的加工标准有利于这些食品的品牌对外推广。”
在朱丹蓬看来,中国地方小吃标准的出台,对于促进相关农产品发展、完善供应链体系乃至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名优小吃突破地域限制,迈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化道路。“当前,名优小吃领域确实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无疑将为该领域的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还是《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重庆小面》其均属于地方政府制定的标准,效力及规定范围仅限于特定地区的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