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视点:从卖稻谷转向卖品牌 科技创新赋能上海产业兴乡
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523天前 | 26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营销理念上,从产品到商品再到品牌,意味着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观念,要从全产业链出发进行产品定位及推广。

在金山区朱泾镇,曾经寂寂无闻的新泾村,终于有了“出圈”的实力。一栋投资约7000万元的沉浸式稻米智慧文化体验馆即将启用,上海首座糙米加工存储仓库项目也将于下半年启动建设。这些高精尖的设备,不仅辐射带动村内数千亩水稻生产,还将托起金山区数百家生产主体的农业转型之路。

当今的时代,是品牌制胜的时代。与其他消费领域的风生水起相比,关乎一日三餐的众多农副产品,似乎还处于品牌“洼地”,需要将科技创新作为打开大门的钥匙,闯过价值和信任关,引导农民依靠劳动致富,依靠产业振兴开辟广阔渠道。

新泾村的探索,正是围绕一粒米展开。


抱团构建产业联合体

去年,新泾村党总支书记朱元峰召开了一次现场会,号召村内种粮大户与当地龙头企业上海盛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签约,加入金山水稻产业联合体。没想到的是,会上大家都很踊跃,到了真正报名那天,来的人寥寥无几。“跟着国家粮食政策,将稻谷卖给粮站,至少可以保收。把稻谷卖给企业进行加工,他们觉得心里没底。”

新泾村是农业大村,水稻生产面积达到7000多亩,九成以上已流转至家庭农场及合作社手中,每家多则百亩,少则七八十亩,规模化效益初步显现。不过,这些经营主体大多依靠传统销售路径,无法有效对接市民对于优质大米的需求,增收空间有限。

由“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转变,是上海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大方向。“从最初的散户种植,到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再到如今的龙头企业带动,上海粮食生产已经发展至3.0版。”金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叶文娣指出,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机制实现相关主体利益联结,在规模化生产基础上,以科技重塑产销体系,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盛致就是这样的主体之一。它深耕稻米种植领域,与新泾村联手创立区域品牌“稻花湾”,并与区镇村三级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保险公司”的抱团发展模式,采用统一标准管理,构建起全区唯一的稻米产业化联合体。

对于加入联合体,大家的担心很实际:“种植标准变高了,我们不熟悉品种,种坏了怎么办?万一企业粮食收购价格跌了,挣得会不会比以前少?”

在沪郊大地上演的“穗优行动”,破解了这一后顾之忧。参与该项目的粮食种植户以“地块”为单位实现精准投保,保险公司对种植全流程进行监管,农科院、农技中心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的生产及管理培训。稻米成熟后,粮食加工企业以订单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再经专业的品牌打造及销售,利润向粮农和粮食加工企业进行二次分配。

“有了托底保障,二次动员之后,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农户迈出了尝试的步子。”朱元峰告诉记者,假如不考虑二次分红,单纯从生产收入来看,百亩水稻家庭农场以前每年能挣五六万元,加入联合体后增收约1/3。“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原本观望的农户吃下‘定心丸’,更多人愿意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