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真功夫,用品质支撑品牌。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用好品牌,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防止同质化。品牌选择、建设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等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政策导向、民众需求、品质提升、产品规模、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其二,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实现“三品一标”。衡量“三品”的尺度是标准,衡量标准的尺度是消费者的满意度。
三是用文化滋养品牌。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首先,“土特产”品牌培育要在乡村振兴公共类和乡村振兴市场类品牌上同向发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培育打造本地“土特产”品牌上把好方向、做好引领、搭好平台,在全力打造特色小镇、生态乡村、智慧乡村、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品牌等公共、公用、公益性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有机地把市场类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共有品牌融入其中并进行打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让公共类和市场类品牌相促进,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同向提升滋养农业产业品牌。其次,品牌培育打造要注重守正创新。土特产,各国各地区都有,但又各有不同特点。既不能认为别国的品牌就是好东西,我们的产品不行;也不能说我们国家的产品最好,他们的就不行,盲目悲观和盲目自信都不可取。政府、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团队,引导专家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循环农业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守住地域性和特有性、差异性,守住优秀中华文化特色和乡土文化基调,不断优化提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乡村“土特产”品牌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既让乡村产业品牌守住其本身特点、特色,又能不断改进完善,融入到未来乡村发展中;既让人们品得出乡味、记得住乡愁,又享用到高品质、新时尚。
四是用机制巩固品牌。品牌信誉是品牌的生命。“土特产”品牌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品牌信誉是其生命所在,要在维护其信誉上下真功夫。一要学会用法规立品牌、维护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用好《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通知》,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政策。二要聘请专业队伍培育打造品牌。拥有一支有专业水准、有职业道德水平、有乡村情怀的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和实际操作的工匠型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这需要把引进和培育“两手”都用上。三要不断用科技发展品牌。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乡村振兴自主品牌的核心要素。每个“土特产”品牌都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不断创新引领品牌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四要建立健全质量管控机制。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要通过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和信誉档案,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生产日志,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实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推动规范开具合格证。通过加强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管和服务体系。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并使用智慧生产、销售、监管、服务等信息平台,推动身份标识化、全过程数字化,推动农业单品品牌平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