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一代“彩电大王”落幕,长虹不再长红
来源:投资家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239天前 | 4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04

  决策失误,“彩电大王”折戟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赵勇更适合的角色或许并不是董事长。倪润峰长于战略和营销,赵勇却长于科研开发,在战略把控上,明显不足。

  2007年,全国平板电视分成两大主要技术流派,即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由于液晶面板投资门槛高,所以,等离子让赵勇动了心。长虹出资9750万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等离子生产线却总投资了60亿元,与等离子的巨资押宝相比,液晶的布局只是九牛一毛。

  2012年,长虹收购安徽鑫昊,启动鑫昊等离子项目。但生产线建成之后,并未真正生产过等离子屏幕,只能算是一个地产项目。

  一位长虹电视机销售人员回忆:“大约在2011年、2012年的时候,等离子电视大量投产。公司向我们灌输等离子电视好的观念,希望我们加大销售力度。但是现实是根本卖不出去。”

  事实上,在长虹进军等离子面板之际,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优劣已经初现端倪。而这些信息并没有被赵勇捕捉到。2013年,松下、三星和LG等家电巨头先后宣布退出等离子领域,长虹也无以为继。

  对赌等离子的失败,给长虹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一是巨额资金化为泡影,二是相关项目成为负资产,三是长虹错失市场良机,加速边缘化。

  05

  长虹“中毒”

  吴晓波曾说:“我们不逃避失败,失败并不可耻,能让自己和别人在失败的经验中学到警戒,这正是苦难的价值。”

  长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军转民”,走过辉煌二十年,如今一步步滑至低谷。是哪几味慢性毒药将长虹逐渐侵蚀?

  1、领导者个人意志太强,近乎“独裁者”

  长虹的发展主要分为倪润峰时代和赵勇时代,不管是哪一个,领导者都表现出了近乎专制独裁的一面。

  1998年,长虹为了确定其在市场的垄断地位,大量囤积上游原材料彩管。倪润峰甚至霸气十足地在公开场合声称“长虹就是要垄断”。然而,由于倪润峰一意孤行,导致长虹成为众矢之的,不仅没有实现“垄断梦”,长虹也囤积了大量库存无法处理。

  2001年,倪润峰为了撬开海外市场,又不顾众人反对,与劣迹斑斑的APEX合作。此次合作虽然将长虹彩电输出了国门,却没能换回资金。双方合作告吹时,长虹财报赫然浮现出38亿元的海外应收账款。

  如果说倪润峰的决策失误是长虹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那么赵勇力排众议,60亿豪赌等离子的战略性失败,是给了长虹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