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文案案例很多,其中有两套让经过严格文案训练的我很不舒服,它们触发了我对系列平面海报的“文案洁癖”,引起了几许思考。
系列平面海报,是品牌传播中最常见的物料了。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确定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卖点,系列平面海报都在这个大帽子下进行演绎。
还有一种是确定一个大的USP(独特销售主张),海报用若干个更细的点来给它支撑。
比如这个大的USP是“专业”,那可能系列平面稿会分几个点去表现“专业”,比如百年老店、十二道工序、得到权威大师的认证等等。
目前这两种表现形式都有在用,但无论是用哪种形式,我认为:在文案层面,系列平面海报都得遵循这两个原则:
1。聚焦,越聚焦越有力。
一套系列稿只说一个点,这个点越具体,广告表现力越强烈。
2。统一,文案主体要统一。
包括文案视角的统一,说话口吻的统一等等。
用来阐述这两个观点的文案案例,一个是淘宝618台湾「淘宝折学」,一个是RIO微醺邓伦广告。下面来详细讲讲:
淘宝618台湾「淘宝折学」
▼
618本是京东店庆,后演变成电商年中大促。这次,淘宝也终于按奈不住,针对台湾市场发起了一次广告战役:「淘宝折学」。
这次广告战役,无论从主题还是广告表现上看,都可以看出「全联经济美学」的痕迹,但这不是我思考的重点。
我的重点是,「全联经济美学」主打的是“省钱”,而淘宝的「淘宝折学」主打的...emmm,我觉得有点乱。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次「淘宝折学」有十张系列海报,其中有四张表达“购物/花钱的快感”,有四张表达“淘宝打折很划算”,有一张表达“网购的便利性”(这是哪个朝代的卖点?),最后还有一张动图海报,有点迷,撑同?
1。表达“购物/花钱的快感”
比起坐在你昂贵的跑车,
我更爱清空我的购物车。
妈妈叫我尽量少花钱
我只有“少”这个字没做到
感情就像购物一样,
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江湖在走,淘宝要有。
出来逛,迟早要买的。
2。表达“淘宝打折很划算”
小笼包折数再多,
也没淘宝多。
老板的话跟淘宝一样,
打折打很凶。
人算不如天算,
天算不如淘宝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