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市场可以用“鲜活”和“繁荣”两个词来形容!从线下到线上的融合,国内国际链接,从北方能吃到南方的热带水果,到农村也能吃到进口的稀罕水果……
可是,市场上的繁荣并不能说明中国水果产业是健康、完善和强大的。中国三万亿的水果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地国,但不是强国,有量无质。有人这样评价中国水果行业,中国农业是落后的,中国水果是中国农业中最落后的。
中国水果到底差在哪里呢?尤其在进口水果的冲击和对比下,无论是品质、标准、品牌、渠道、保鲜、销售等,国产与进口相比落差很大,没有竞争力。
哪里是中国水果的短板和硬伤?今后水果的营销趋势是什么?有什么新鲜的营销秘诀吗?
中国水果的短板和硬伤,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忽视行业本质,生产出来才推销。
1. 产品力不足,品种不给力
水果营销的核心是六字诀:品种、品质、品牌,或者更具体的九字诀:产品力、标准化、品牌力。
水果的品质和差异化必须从“品种差异化”开始!品种是品牌和品质的源头!
品种差异化,还包括品质的稳定性,就是给消费者每天的果品是否能做到两个一样,即“外观一样”和“口感一样”,不然就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的消费体验,品牌好感得不到积累,消费者就永远没有品牌忠诚度,这不是做品牌。
可是中国水果行业恰恰不愿意在源头上下大功夫,急功近利,短视。看看新西兰佳沛奇异果,当年的绿果,就比中国国产的大,酸甜适中,光洁无毛,到后来又推出中国本土没有,佳沛自主研发的黄色果肉的“阳光金果”全新品种。
2019年底,佳沛公司官方又宣布,红肉奇异果正式投入商业种植,在亚洲市场抢先上市。中国国产是红心,新西兰佳沛搞出来的是红肉,又是明显的不同。
这就难怪佳沛奇异果在中国猕猴桃故乡的市场,其销售额达到佳沛全球总销售额的20%,价值近30亿人民币。
2. 产品非标准化
产品的非标准化,其实是上一问题的延续。
水果从生产到市场,包括采前优良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整个产销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标准,但目前要么无标准可依,要么标准散乱难以统一,要么标准内容过时,严重制约了我国水果的品牌化进程。
3. 保鲜不成链,浪费惊人,成本居高不降
水果行业的本质是“基于全产业链运营的鲜度经营”,鲜度的背后是“好口感和好外观的保持”,其中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财力,不然有一个环节跟不上,满盘皆输,这就是水果行业的特性和残酷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