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零添加”将不能标,以此为卖点的品牌慌了吗?
来源:界面新闻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6天前 | 5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失去差异化之后,那些“零添加”产品品牌很有可能在销量上受到打击。

3月27日,一项关于预包装食品的新规引发“零添加”赛道巨震。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上述标准对多种类型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及指标单位作出规定,对食品保质期的标注提出明确要求。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的指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项规定给相关企业留出两年过渡期,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


不少企业表示将尽快将该标准落实。

3月27日,针对禁止使用“零添加”,千禾味业向界面新闻表示:“我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我们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规过渡期2年,我们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松鲜鲜也向界面新闻表示,将配合并支持国家决策,逐渐替换老版包装。

通常而言,“不添加”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最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例如一些果汁饮料标签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不添加蔗糖”并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误导消费者;有些声称“不添加甜味剂”的含糖饮料,也有可能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影响消费者的正确认知。

产品标注“零添加”的现象在食品行业十分常见。

相关品类涉及零食、酸奶、饮料、烘焙品、调味品等诸多类型。譬如针对酸奶进行搜索,不乏见认养一头牛、初酪等品牌产品包装上写“0香精、0色素、0蔗糖、0果胶”等宣传;无糖茶的宣传中常见“0糖、0脂、0卡”;在预包装面包销量大好的短视频平台,排名前10位的面包销量均破百万,其中9款都宣称“0反式脂肪”。

这种情况一方面由消费者愈发注重配料健康化的习惯演变而来。

尼尔森早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显示,高达79%的中国消费者对所摄入食物中包含的各种成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特殊的需求,包括要求食物有机、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等,而有特定饮食需求的中国消费者占比已经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的不信任,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添加剂较少、或者无添加剂的产品。因此,为了抓住这一部分消费者,品牌们纷纷在自己的标签上注释“零添加”。

有了“零添加”的加持,不少品牌或新品可以快速扩大认知与市场规模。

譬如2022年,海天酱油陷入“食品添加剂双标”的舆情争议,而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则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在被海天、中炬等龙头霸占的酱油市场打开局面,连续两年净利实现55%左右的迅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