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市场大环境对于餐饮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不过,当很多品牌尚且在“温饱线”上挣扎时,有一个品牌却一路狂奔,三年时间开出了4000余家新店,一举成为最耀眼的那匹黑马,它就是自称只做“手擀中国堡”的塔斯汀。
谁是塔斯汀?
相信对于很多大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但其在社交平台的曝光量却着实让人震惊。
数据显示,目前塔斯汀在抖音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8亿;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万篇;B站单条测评视频播放量达268万。此外,今年2月,塔斯汀还曾在抖音拿下全国团购带货榜第一名,销售量远超必胜客等一众知名品牌。
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之所以对塔斯汀的认知度不高,原因之一是它主打“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线,门店多集中在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门店仅占比30%左右。以北京为例,直到今年8月份,塔斯汀才在北京西站开出第一家门店。
原因之二,则是因为作为成长于社交网络时代的新中式快餐,塔斯汀的营销主要集中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几乎很难在电视上看到它的广告。社交网络切割了信息,自然也切割了新品牌的受众群体,塔斯汀的消费群体大多为Z时代的年轻人。
纵观塔斯汀短暂的品牌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2019年之前,它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汉堡店,但却仅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品牌数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一跃成为国内汉堡品类第四名,门店数量远超汉堡王、德克士等竞品品牌。
在新消费市场降温后还能快速崛起,塔斯汀到底是如何突围的?
关键词一:打造差异化卖点。
将汉堡“中国化”,是塔斯汀坚持的一大核心卖点。为了做出更适合“中国胃”的汉堡,塔斯汀独创了纯手擀现烤汉堡胚,与传统汉堡胚口感区别较大。此外,为了强化“中式汉堡”的标签,塔斯汀还将西式汉堡里的牛肉饼、炸鸡等夹层换成了麻婆豆腐、烤鸭、鱼香肉丝等中式菜品。
在品牌营销方面,塔斯汀也极力贴合“国潮” 概念。其品牌Logo是一只中国醒狮,店名字体也改良自传统隶书,门店和包装则以大红色为主色调,并喊出了“就是中国胃,就爱中国堡”的营销口号。
关键词二:极高的性价比。
上文讲过,塔斯汀的发展思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扩张逻辑类似于新茶饮里的蜜雪冰城。因此,其售价也相当的接地气。
相比于洋快餐均价30元+的套餐,塔斯汀的定价区间选在了18-25元之间,有效填补了本土品牌华莱士与肯德基、麦当劳之间的空缺,成功抢占下沉市场,被网友评论为“比华莱士好吃,又比麦当劳、肯德基便宜”。
品类认知度高、产品有差异化,还在售价方面迎合消费降级大趋势,如此看来,塔斯汀的确值得在汉堡界拥有姓名。
毋庸置疑,塔斯汀的崛起速度,也反映出“中式汉堡”赛道的火热。
数据显示,从2022年8月到2023年1月,店名带有“中国汉堡”快餐店的数量从1772家快速攀升到3533家。其中,楚郑、林堡堡、麦喜堡、奔跑的熊猫等品牌均已获得了融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
此外,不少餐饮巨头也盯上了“中式汉堡”这块肥肉。比如,今年西贝就将之前推出的“贾国龙·酒酿空气馍”更名为“贾国龙中国堡”,其抢占新品类的野心有目共睹。
“翻盘样本”在前,新、老玩家又加速进场,使得中式汉堡成为当前消费圈少有的“热度尚存”的赛道。
目前来看,中式汉堡的定位更像是中式快餐的分支,作为正餐刚需,加上品牌营销自带社交属性和话题流量,如果能做到质量稳定的输出、产品研发的节奏合理、加盟商有足够的利益分配,那么这块蛋糕做大做强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当然,现阶段的中式汉堡也存在很多问题。像是产品卖点的同质化、中式国潮风的审美疲劳、消费者教育不足、难以进击高端市场等,或许都会成为后续发展的隐患。
但需要承认的是,塔斯汀的成功确实让很多“中式化”餐饮品牌重燃了信心。至于接下来,狂飙突进的中式汉堡赛道还能卷出什么新花样,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