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支撑体系,加强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牢固树立依法监管、全程监管理念,严防、严控、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等法律法规修订进度,为强化执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提高年度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的质量,扩大监测的范围和参数,丰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问题隐患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乱宰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三品一标”认证、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三品一标”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强行业监督自律,调动生产经营者维护行业规则,执行行业道德,落实“黑名单”制度,强化部门联合奖惩。
强化产业素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但质量安全水平、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与农业大国地位相比不匹配,最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素质不高,因此推进质量兴农,需要在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综合发力。坚持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把一家一户生产纳入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轨道。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提档升级。加强“一品一策”和绿色防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分析方法、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100万人以上,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技术指导和宣传引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
抓好科普宣传,提振公众消费信心。坚持共享共治,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加大对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展绿色食品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等活动,办好农交会、绿博会、茶博会,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鼓励媒体为优质品牌鼓与呼,为品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通过科普文章、图书画册、网页视频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解读,提升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识别能力;对各类谣言或不实信息,依托专家队伍及时发声辟谣,会同有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综合治理。积极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论坛、发布会、政策解读、新闻采访、署名文章等形式开展正面宣传,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