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买了一袋1元钱的牛肉棒,他告诉记者,他们班同学一周花在买小食品上的零花钱,多的30多元,少的3元、5元不等。学校和老师们经常开会讲学校附近的小食品不卫生不健康,但是同学们都爱吃,他也经常买。
西安市后宰门小学学校办公室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小学生很容易跟风消费,根治校园周边的问题“五毛食品”需要综合治理,铲除问题“五毛食品”生产经营的土壤,强化市场环境的治理。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工作人员赵磊告诉记者,该局近日下发了《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陕西省食品药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做好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一方面开展校园周边儿童食品经营主体的资格大检查,和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等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的大抽查,另一方面开展劣质食品大清查,对食品经营者的食品销售、加工区域以及食品和原料库房进行全面检查,通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重点加大对儿童消费量较大的膨化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雪糕、糕点等食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力度。
赵磊表示,这已经是食药监部门连续第4年对校园周边食品进行安全整治了。截至目前,西安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的状况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治理。
严查见成效
5月10日至11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别走访了吉林省通榆县、大安市等地的一些中小学周边的超市和小卖部,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很多商家明确表示拒售有问题的“五毛食品”。
5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通榆县向海镇的向海学校时,正赶上中午放学,孩子们有的被等候在门口的家长接回家,有的走进校门口对面的超市或食杂店。记者走进一家名为“喜洋洋”的食品店。该店的规模不大,不足100平方米的营业厅摆放了货架,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但窗明几净,卫生条件不错。在儿童食品区,记者没有发现存在问题的“五毛食品”,一些儿童饮料、饼干、小零食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标识齐全。交谈中,女店主表示,目前在当地的中小学校园周边,坑害儿童的问题“五毛食品”基本上没有了,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监管部门经常进行巡查,管理十分严格;二是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加强。“现在没有人卖问题食品了,都担心把孩子吃坏了。另外,开店的房子都是自己家的,真要是出了问题,推卸不了责任。”女店主说。
在大安市安北街的大安市第二实验小学附近,有一些食品店或超市。5月11日,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些店中没有问题“五毛食品”。在校门口,正在等孙子放学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问题食品查得严,学校也经常请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上食品安全课,讲解问题食品的危害,还组织家长们学习食品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