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称,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青睐,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4月24日新华网)
从“小木耳”到“大产业”、从土味山货到网红尖货——大有可为的电商平台,为大展作为的非接触经济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机遇。最硬核的例子是:在总书记“最强带货”的感召下,4月21日,淘宝主播李佳琦、薇娅纷纷在直播间里挂上了柞水木耳的商品链接,2000万网友涌入直播间抢购,24吨木耳直接秒光。是的,在100多位县长、市长为农副产品代言的今天,一个共识越发清晰起来:流量就是今天的农资,直播就是今天的农活。
曾经是网红打卡的直播,如今成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快车道”。有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电商主体主要有阿里等头部电商企业支撑,农村地区年收投快件量达到120亿件,电商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总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2020年,新基建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热词,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催生基础设施体系变革。刚刚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认为,新基建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并加速农村电商发展,物流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可以预言的是,随着数字网络和基础硬件的夯实普及,农副产品在电商平台的“上行”必将进一步重组或聚变。电商助农,大概也会从单纯的流量扶持走向深度的融合赋能,“一时火”的直播带农货,也必会成为“一直火”的农业新常态。
手机成了“新农具” ,流量就是“新农资”,直播也是“新农活”。电商助农的背后,更在于构建一整套助力欠发达地区农货销售的长效机制。培育新农人,打造直播间……一系列组合拳的主旨,皆指向同一个方向:擦亮品牌、培育市场,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货站上都市消费的C位。一方面,把最好的产品送到最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真正将标准化打造为农产品上行的基础——既能将农业产业化深度落地,亦能改变弱质农业的传统地位。长此以往,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之上,农业也能构建属于自己的全产业链产销体系。
资源活起来、产品火起来,广袤无垠的“希望的田野上”,智慧网络催生了无数个更有希望的农业新经济场景。过去一年,全国一共有6万多农民加入淘宝直播,成为新经济形态下的“新农人”。当然,眼下来说,各类电商平台可能更要肩负使命与责任,在流量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在服务上坚持,少点套路少些坑、多点帮扶多真诚,让直播这个支点,撬动起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浩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