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文化社区产品还能怎么玩?
来源:
|
作者:
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674天前
|
41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的今天,各大平台的注意力正在从野蛮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相比于拉新拓客,用户的关系链和互动行为数据变得更值得深挖,而这种精细化运营的实现,载体往往是用户社区的搭建。
张小龙说过朋友圈就像是一个广场,现在每个成熟平台,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社区广场。
社区无法凭空产生
做社区并非易事,而且社区文化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无法凭空搭建,社区的形成必须依托于工具产品。
工具产品是经济基础,用户社区则是上层建筑。工具流量是单向的用完即走,社区流量则是交互的走了再来。
豆瓣的工具属性是书影音的评分,社区则是对相关作品的讨论;微博的工具属性是围观大V,社区则是对热点的互动评论;B站的工具属性是追番,社区则是相关内容展开的讨论;起点的工具属性是看小说,社区则是对小说内容的互动讨论……
尽管产品功能意味着用户需求,但并非每一个产品都具有社区基因,并不是说做一个人人都用的闹钟工具,也能借此衍生出一个健康社区。我们可以发现,大型社区的形成,往往都来自于内容工具/平台。
用户社区的形成,是内容需求的副产品。
在互联网的存量时代下,用户流量正在跟着优质内容走,抓住了内容,便掌握了流量的主动权。淘宝通过直播正在打造自己独特的内容生态自造流量,而在长视频平台大战中,优腾爱都在为优质影视内容花巨资买单。
社区的打造,最终考验的是平台对内容端/创作者端的把控力。
这种对内容端的把控力一方面在于是否构建了更利于创作者的流量机制,让创作者有动力留在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快手的私域流量生态;另一方面在于是否拥有一定行业地位,吸引创作者加入促进正向循环,如起点读书、知乎、小红书等。
社区圈层化:从兴趣到审美
除了需要时间养之外,社区的悖论在于,社区的规模与成员归属感难以统一,一旦社区在大众群体中“破圈”,便容易造成社区文化的稀释,导致核心用户的出逃。
知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知乎内容的迅速水化出现在开放注册后,而早期的优质答主也因社区氛围变味而沉默,如今有增长需求的B站也依旧面临这一挑战。
显然,社区的规模越大,就会有越多“沉默的大多数”,互动及参与感的丧失,让这部分用户成为围观者,对他们而言,这个社区又再次回归为信息聚合工具,而他们也依旧会再次寻找更具有参与感的社区。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到......
下一篇:
增量时代,是时候和存......
返回党建园地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