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讯(何光贵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小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一片茶”怎样长成“一叶金”富民?5月5日立夏,记者深入米仓山脚下的旺苍县木门镇找到答案。
走进木门镇黄粱现代生态茶园,紫金花喷云吐火展瓣怒放,桂花树高大挺拔,千年古茶树绽芽吐叶……三三两两的采茶人,蝴蝶般穿梭于花丛中,蜜蜂般徜徉茶海中……这个茶园是米仓山茶百亿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之一。
米仓山黄茶 何光贵 摄
“开春以来,我家70亩黄茶收入40多万元,收购加工流通鲜叶3500多斤,收入40多万元,发展茶旅农家乐年收入10多万元,总收入近100万元。现在我们推门就见金山银山,迈脚就是万亩茶园。端的是‘金饭碗’,吃的是‘茶叶饭’,过着‘钱在树上长,财在家中生’的幸福日子。”说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好处,正在茶园查看苗圃长势的木门镇种茶大户石义良感慨道:“吃‘茶叶饭’就是吃‘技术饭’,如果靠广种薄收、听天由命就是一个短命产业。从我们发展茶叶产业20多年的经验来说,茶叶全靠科技当家,品种选育、精心管护、规模发展、品牌营销、产品竞争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新的品种、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市场、新的空间,换一句话就是现在说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采摘茶叶。何光贵 摄
科学选育优品 黄土地长出“黄金茶”
自古以来,旺苍就是著名的茶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木门镇是一座始于秦汉的千年古镇,如今是旺苍茶叶的主产区和米仓古道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木门镇守着金山受贫,抱着茶叶受穷。茶叶发展小、散、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2003年后,木门镇逐渐大规模发展以传统绿茶为主的茶叶产业。
怎样才能跳出传统茶叶发展窠臼,闯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发展新路?木门镇党委政府注重科技兴茶,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的路子,实现了“弯道超车”。
“发展茶产业,选育优良品种是关键。”2009年,木门镇依托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力量,引进龙井43号、福鼎大白等优良品种,发展优质茶园5000亩;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合作,培育适合本地生产的中黄1号、中黄2号,先行发展黄茶30亩。
“简直不敢想象,一斤黄茶居然卖到了8800元。”“良种才能产好茶,好茶才能卖出好价!”2013年春,木门镇黄茶迎来了首次采摘,一斤黄茶卖出了“天价”。巨大的经济效益深刻改变了木门种茶人的观念:“种1亩优质绿茶一年可收入2000—5000元,效益是种粮食的3—5倍,种1亩优质黄茶一年可收入6000—20000元,效益是种粮食的10—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