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概念令业界感到兴奋,有观察认为这是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动。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焦点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从此前的“互联网+”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中国着眼于以“智”提“质”。
“人工智能+”的概念令业界感到兴奋,有观察认为这是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动。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以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正在寻求经济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来说,“人工智能+”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中新社记者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深刻改变当前以人力和时长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产业形态,根本上重塑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的威力已经初现。人们期待,它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变革,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这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助于“老树发新芽”。
“数字经济最终拼的是智能,不然就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表示,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具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到了通过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的时候。
因此,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名称变化,更是一次深刻的转型与升级。那么,“人工智能+”行动又该怎么开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聚焦民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要让人工智能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
贺晗指出,通用大模型可以与工业、科学、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生物医药、空间地理等各领域结合。用行业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来进行智能决策,逐步成为当下智能化发展的标准打法。
2017年,中国国务院曾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刘庆峰建议,瞄准通用人工智能短板,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培养等维度,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位推动规划制定和落地。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最终要坚持一个原则:人工智能是人工支配的智能,而不是智能支配人。